兩人一同審訊了還活著的幾個探子。
初時都挺嘴硬,待幾輪大刑下來后,有幾個人便受不住招了,只求死個痛快。
可惜他們知道的也有限,只知道大軍主要兵力目前已經不在冀州附近,具體去了哪里卻是不清楚了。
鄧老二看著倒像知道的多一些,卻咬死了不說,怎么上刑也沒用,再有一輪下來,估計命都沒了。
趙仁之想了想道:“帳外還有不少俘虜,找官職高一些的將領問問,說不定會有一些線索。”
“只能這樣了”,劉三郎沉聲應道。
在北地待久了的,且跟著白巢經歷過大小戰爭無數后,還能活下來的將領,無一不是硬茬子,光用刑沒用。
趙仁之很快就發現了這個問題。
心里也更加確信之前碰到的敵軍都是掩人耳目的炮灰罷了,目的就是讓他們放松警惕,引他們入局。
今日碰到的這一隊人馬才像他之前對陣的時候,所了解的白巢的人的實力和行事作風。
哪怕打不過,也要多拉幾個人墊背。
既然用刑不成,趙仁之便改為利誘。
分開審訊,各個擊破!
趙仁之能以贅婿身份混跡朝堂,而且混的不差,口才自然是好的,在他的挑撥離間下,審到第二日早上,才終于有一人松口,說出了大部分主力去了平鄉附近埋伏。
再詳細些的部署便不清楚了。
此時,外面戰場已經打掃的差不多。
趙仁之和劉三郎商量一番后,命火頭軍準備了兩日的干糧,便準備馳軍回援。
按照之前楊眾派人送來的密信推算,大軍應該已經快到邯鄲。
事不宜遲,兩人帶軍連夜便出發了。
殊不知,這其實是個美麗的誤會而已,上級的真正決策又怎么可能輕易讓底下人知道呢!
這不過是故意放出去的煙霧彈罷了!
此時白巢正帶人經吳橋,從德州入境山東,然后沿黃河沿岸往西,直奔開封而去。
開封乃是前線的大本營,也是糧草中轉樞紐,此時主力北上,正是后方陣營空虛的時候。
所以白巢準備來一招圍魏救趙。
只要占據開封,隔斷大軍的糧草補給,京城方向又還有韃靼人在,北方大軍便不成什么氣候了。
若老天爺有眼,恐怕還能助自己一臂之力。
他想的挺好,把一切可能的,不可能的都算進去了。
誰料剛到陽谷縣,便開始不停的下雨。
冒雨行軍,不管是人還是馬匹,亦或者糧草,都十分費勁。
手下有人納悶兒道:“今年雨季怎的提前了小半個月?這可怎么得了,主上,要不咱們退守冠縣吧?那里地勢高,不怕水淹。”
“是啊,這樣下去就怕到時候黃河泛濫,從前朝建國開始,山東菏澤、聊城、濟寧等地便長期河道擺動泛濫,萬一咱們運氣不好,正碰上的話,這……”,另一人接話道。
未盡之意很明顯,萬一運氣不好,恐怕得損兵折將,全軍覆沒也不是沒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