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郎和趙仁之兩人不知道閆副帥等人經歷的這些。
正在籌謀如何破局。
楊眾是老將,暫時得以安歇后很快便反應過來,想好了幾個對策。
坐在上首沉吟道:“按照閆、朱二人的性子,他們定然會對我們趕盡殺絕的,如今沒有追上來,很有可能是被什么事絆住了,且不管是什么事吧,我認為咱們還是要先下手為強才好,整合隊伍后即刻往館陶方向埋伏,背水一戰!”
趙仁之聽后蹙了蹙眉頭,既沒贊成也沒反對,而是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作為參考:“大帥,迎敵是自然的,但單論兵力的話,咱們肯定是不敵閆、朱二人的,正面迎敵很有可能損失慘重,屬下倒有一計,大帥可做參謀。”
“說來聽聽!”楊眾大手一揮道。
“咱們不如來一招調虎離山之計,一來是將閆、朱二人的兵力分散,好逐個擊破,二來嘛,擒賊先擒王,只要斬殺了閆、朱二人,其他人都是些散兵游勇的墻頭草,便成不了氣候了,到時候屬下稍加游說,勸其歸降,局勢肯定逆轉”,趙仁之沉聲道。
劉三郎聞言有些躊躇,隨后也道:“可是閆、朱二人自身本就武力不俗,我對付其中一個肯定沒問題,還剩一個誰去呢,大帥又受了重傷,你之前是文官,這……”
“劉兄想的周全”,趙仁之先是贊道。
然后一臉堅定:“這個問題我也考慮過了,大帥身受重傷,不便上陣,肯定是坐鎮中軍指揮的,所以剩余一個我上,無論如何我也會將其拿下。”
這話便相當于是立了軍令狀了。
楊眾聽后十分感動:“本帥就知道圣上沒看錯人,你們兩個是好的,對朝廷忠心耿耿,若這一難能度過去,本帥定當向朝廷為你們倆請功。”
“多謝大帥!”趙仁之和劉三郎聞言立刻謙遜地拱手行禮。
現在大家都是一條繩子上的螞蚱,哪怕是為了自己,這場仗也不敢不盡心。
趙仁之和劉三郎作為先鋒在前面領頭,兩人一路帶兵疾馳到館陶縣附近,卻并沒碰到人。
隨后差探子往更遠處探聽,才知道黃河決堤了,冠縣附近好似還有白巢的人駐扎在此。
等再抓了兩個散兵問了,才知道剛剛白巢的主力才同閆、朱二人大戰一場。
至于閆、朱兩人則不知去向。
趙仁之懷疑他們很有可能往西南方向去了,也只有西南方向,還有一線生機。
“現在怎么辦”,趙仁之坐在馬上有些拿不定主意,道:“咱們現在是撤回威縣按兵不動,還是直接和白巢兵戈相接?咱們兵力不夠,感覺都有些雞肋啊!”
“就算撤回威縣,后面也還是免不了和白巢正面對上的,他們剛和閆、朱二人打了一場,大軍定折損不少,此時其實是個趁虛而入的好機會”,劉三郎分析道。
“但兵力確有不足,這也是事實,就看咱們愿不愿意冒險一試了?!”
“你說得對,這的確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我猜白巢本也是想偷襲我們的,不料遇到黃河決堤,又恰逢閆、朱二人叛變,這才會在冠縣遇上,說來也是天意,難道冥冥中老天爺就想讓我們來做這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趙仁之不由道,他有些迷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