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慈縣的這幾年,雖然只是做了個不太起眼的縣丞,只是個芝麻官兒。
在正經官宦之家眼中,或許算不得什么。
但對于本地百姓來說,縣丞可是本縣的二把手,除了縣太爺,就數縣丞最大了。
因此,在平日中,方子期這個縣丞也是威風八面的,說是半個土皇帝也不為過。
加上有張平安這個背景在,縣太爺不會輕易動他,有油水的差事也不會落下他。
幾年下來,還別說,他這個縣丞真的做的挺滋潤的,不比在臨安當官兒差,還比臨安自在。
但也因此,方子期能被捉住的小辮子也著實不少。
雖然他自詡聰明,平日在這方面也算小心謹慎。
可是官場上最不缺的就是聰明人,俗話說,雁過留聲,水過留痕。
他只要做了,落在有心人眼中那就是必然的事。
當初張平安離任后,接替他慈縣縣太爺位置的人便是同年李崇,是個聰明人。
后來此人在慈縣接著干了不短的一段日子。
后面走的時候也是舉薦的自己人接替。
因此,李崇對慈縣的情況可謂是了如指掌。
張平安在從京城出發回來時,便順便給李崇去了一封信,暗示了自己的意思。
李崇跟方子期沒什么太深的交情,何況對方又只是一個小蝦米而已,自然樂意做個順水人情,和張平安交好。
所以,張平安從他那里拿到了不少方子期貪污受賄、克扣工料的證據,甚至還有虛構職位,吃空餉的情況。
光憑這些,就已經足夠方子期這個前五姐夫殺頭了。
更何況,還有張平安留在慈縣的內線買大人在。
兩邊一直在斷斷續續的聯系,從買大人那里他也得到了不少有力的證據。
買大人雖然看著話不多,但一直是個有決斷的人,自從下定決心跟著張平安以后,便對張平安吩咐的事情很上心。
時不時便會匯報慈縣的情況。
包括李崇及后來接任的人在慈縣的所作所為,張平安都大概心中有數。
這也是張平安會決定給李崇去信的原因之一。
當初五丫跟著方子期一起在慈縣生活的時候,被小妾藍氏欺負的猶如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要不是買大人找了人散布消息說方縣丞家風不正,有寵妾滅妻的苗頭,五丫當時只會更不好過。
更別說回到臨安找張老二撐腰,自己單獨買宅子住了。
只這一切五丫都還不知情。
其實某種程度來說,五丫真的算幸運了!
當時談和離的時候,張平安的確答應了用貪污的證據做交換,換取一封和離書,兩邊好聚好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