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耀麒從來沒有體會過物質上太艱難的日子,實在很難共情,點點頭沒再接話。
張平安則靜靜看著路上經過的醫館、菜市、飯館等熟悉的地方,往事一幕幕涌上心頭,恍如昨日。
不遠處大姐夫劉三郎家以前擺攤賣豬肉的門口,如今被賣烏貨的老頭占據了。
瓦盆、瓦罐和瓦缸擺了一地。
看到有豪華車隊經過,老頭和旁邊擺攤的人一起竊竊私語著。
完全不知道,屋主就在車隊中。
劉家老宅歷經風霜,又長期無人打理,早已破敗不堪。
雖然翁縣令派人收拾過,但真要住人還是太寒酸了。
鎮上又沒有像樣的驛館。
因此里長和鎮上富戶商量過后,便借了鎮上富戶的一處豪宅,作為劉家人的落腳處。
馬車并沒在劉家老宅門口停留。
“劉大人,等咱們吃完午飯,歇息一番后,我再陪著您一道回老宅看看”,里長走在馬車旁討好道。
“麻煩里長了!”劉三郎客氣的道謝,沒什么意見。
他也知道,房子長期沒人打理,肯定是住不得人的,何況如今家里人口眾多,老房子也住不下了。
這次回來前,老爹劉屠戶便準備好了,要重新修建老宅。
即使以后自家人不住,請個人打理著,在老家好歹也有個根基,也讓子孫后代們有個念想。
另外,徐小舅一家也要在鎮上下車,回老家看看。
據翁縣令所說,雖然大舅母小喻氏戰亂那幾年已經去世了,但徐大舅一家還有人在,如今就在鎮上老宅生活。
只是徐大舅本人幾個月前去了鄰縣采石場干活兒,還沒回來,已經差了人去知會了,估摸就這幾日到。
基本的人情往來,徐小舅還是懂的,他作為舅舅,萬沒有跟著侄子一起回鄉下的道理。
臨下車時,徐小舅戀戀不舍的抓著車窗道:“平安啊,小舅先帶著你兩個表嫂和侄子們回家,認認門,等安頓好了,我就跟三郎一塊兒去張家村啊!”
“行,小舅,你快回家看看吧,幫我把禮物帶上,等大舅回來后,我也要親自上門拜見大舅的”,張平安揮揮手道。
吃飽也知道這位舅老爺的性子,立刻“吁”了一聲趕著馬兒動起來。
不然還得黏黏糊糊半天。
周邊這么多老百姓看著,也怪尷尬的。
譚耀麒看著覺得有趣,搖了搖頭,打趣道:“平安,你們家親戚還都挺有意思的。”
“要是你身處其中,恐怕就不會再這樣覺得了”,張平安無奈地攤了攤手。
“其實我看得出來,你是不愿意跟他們計較,不然方法多得很”,譚耀麒一針見血道。
“畢竟是親戚,皇帝還有三門草鞋親呢,看不慣的話遠著些就是了,若他們要真做了什么違背律法良知的事情,我再來大義滅親也不遲,要知道,那些仕人的嘴比砒霜還毒,禮數上不做的周全些,難免被人詬病,沒必要”,張平安解釋道,后面幾句則是在提點譚耀麒。
他知道這人年輕的時候有股子傲勁兒,就算如今性子磨的圓潤了些,難免偶爾還是會鉆牛角尖。
適當提點一下還是有必要,如此,他的仕途方能走得更遠。
不一會兒,到了鎮上那富戶的宅子,大姐夫劉三郎一家子也下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