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聽說幫了你們這些散戶,日后繳稅之后,還能憑單據退一部分稅,所以我就想問問。
你們亭若是有余糧,那以后我就與你們定一個買賣的契約。
你們的余糧都歸我收購,我則按吳地此時的市價給你們,如何?”
看到這場景,姜尚也不知該說些什么,畢竟民畏官自古有之,乃是烙印在習性之中的根深蒂固的東西,非他兩三年就能扭轉。
現在有百姓能夠以他的名頭來自保,就說明他這吳侯當得還不賴?
既然是為了觀察民生,姜尚隨意編了個名頭,對著那戶人家說道。
“你真的是收糧的外地人?”
那壯年男子狐疑地看了看姜尚。
“當然!”
姜尚笑著說道,然后讓柏鑒拿出了一份路引與納稅文書。
“你看,這就是我從鳳棲路那邊過來的路引。”
那壯年男子根本不識字,接過倒著的文書,裝模作樣地看了一會兒,才還給柏鑒。
這般情況,看得姜尚有些好笑,卻也有些無奈。
“既然如此,那怎么也得比市價高一點吧,要不然我們挑到外面去賣還不是一個價。”
看到姜尚他們煞有介事地樣子,壯年男子倒是相信了姜尚這外地糧商的身份,用狡黠的目光看了姜尚一眼,然后提起價來。
“這可不行,你們挑出去按市價賣,我在你們這里直接收購也是市價,可是省了你們不少力氣。
再說你們若只有一兩家零散戶要簽這合約,我還不會同意。
畢竟運輸回去,糧食太少,我的成本太高。”
姜尚以糧商的口氣對著這壯年說道。
“你們家到底有多少糧食?”
姜尚又問道。
“我們家能賣五百斤糧,其他得留著自用。
但我們亭有三十戶,基本上都能賣五百斤糧,這算下來量也很大了。
要不價格再拋一點?”
壯年男子還是有些不甘心,于是對姜尚說道。
“現在市價一百斤糧三錢銀,你這五百斤糧我們按市價買都得虧,還漲?”
柏鑒一瞪,然后喝道。
“那我們不賣了!”
那壯年男子脖子一梗,然后說道。
結果看了柏鑒兩眼,又氣弱下去:“我們按市價賣,記住了,不能低于市價!”
壯年男子改口說道。
“行,就按市價買!你幫忙回去招呼一聲亭里的人,我們到時候一手交錢,一手交糧。
然后找官府的人來訂個契約,以后你們亭的糧食都歸我買了。
對了,你們隔壁亭的每家也有這么多余糧么?”
姜尚目的又不是來買糧的,因此直接對這壯年男子說道。
“應該也有吧,以前吃不飽,哪有余糧賣!還不是這三年,吳侯給大伙兒帶來的好處。希望吳侯公侯萬代!”
壯年男子頗為感慨,只有餓過肚皮,啃過草根,才知道這三年來的日子有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