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參見陛下!”
“起來,快起來!”
駱養性驚訝得看見,皇帝居然親自伸手將宋應星扶了起來,他轉頭看向王承恩,見他也是一頭霧水的模樣,估計也是不明白為何如此!
宋應星心中更是訝異,可訝異之后,卻是無比得激動,陛下親自來迎,又伸手來扶,雖然不知道是為了什么,但定然不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什么。
“賜座,上茶!”朱由檢朝王承恩吩咐了一句,又看向宋應星道:“宋卿,這一路可是辛苦?”
皇帝關懷慰問,宋應星感動莫名。
這一路說不上辛苦,但跟著錦衣衛,壓力總是有的,況且楊山松仗著其父楊嗣昌的關系,一向目中無人慣了,押送一個小小的推官,又怎么會客氣?
他只管自己吃好了、喝好了、休息好了,那就啟程出發,也不管宋應星是否一切準備妥當。
駱養性在旁邊聽皇帝這話,卻是有點不安,他是知道楊山松的性格的,可他哪里知道陛下要見的這么一個推官,是如此重要的人物啊!
他緊張得看向宋應星,索幸宋應星并沒有多說什么,或者說,他此時太過激動,路上那點小小的波折,已是不在他的心中。
“臣不辛苦,多謝陛下關心!”
駱養性聽到這句話之后,才算放了心,更是決定,不管以后陛下要讓錦衣衛找誰入京,定得安安穩穩得、禮遇有加得把人送到京師。
朱由檢點了點頭,“宋卿的《天工開物》可謂神作,去年朝廷內憂外患,朕沒有好好看看,這幾日朕也翻閱了一二,宋卿對農業和手工業的研究,朕深感佩服。”
《天工開物》,別名:中國十七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十八篇,對中國古代的各項技術進行了系統地總結,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也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著作。
可惜,宋應星在去年將這本書呈給了崇禎,但并未被崇禎帝所重視,而在清代,更是因為書中有“東北夷”、“北虜”等字樣而被銷毀。
這么珍貴的著作,就因為有詆毀韃子的字眼,而被全部銷毀,這于文化傳承上,是多大的損失呀!
朱由檢本就是史學家,對于文史資料本就珍而又種,想想就是心疼無比。
而《天工開物》這本書,直到上世紀二十年代,經過多位科學家的努力,才從倭國傳回幾種翻刻版本。
新中國成立之后,北京圖書館才得到由收藏者捐贈的完整無損的崇禎十年初刻本,也是國內僅有的一本。
這么一部權威著作,若能流傳下去,利用其中經驗和知識改革農業、手工業,對于大明的經濟、民生,定然會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宋應星是一個文人,但凡文人都是有些傲骨在的,他孜孜不倦著成這本書,滿懷希望得呈給朝廷,希望得到皇帝重用,可最后卻是石沉大海,沒有一點消息,而他自己,仍舊是個小小的推官,心中沒有失落那是假的。
眼下,皇帝這番真誠的夸贊,讓宋應星心緒激蕩,眼眶濕潤,他站起身來跪在地上,聲音哽咽顫抖,“臣微薄之力,只盼能為陛下分憂!”
朱由檢只好再度走下來,將宋應星扶起身,寬慰道:“宋卿為國為民,是朕之肱骨,就算得朕稱呼一聲‘先生’都是可以。”
“臣萬萬不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