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如今的科技,都落后他們很多了好嗎?
朱由檢覺得這不是短時間內能將他們思想扭轉過來的,不過這版權費,自己是收定了,不僅《天工開物》,今后大明任何一本書,傳教士若是想帶出大明,就必須支付一定的費用。
“這樣,方逢年,明日你讓湯若望上朝來,他有什么想說的,便自己同朕說罷。”
也趁機讓他們看看清楚,所謂的傳教士,對于大明到底是有什么圖謀!
方逢年以為皇帝退了一步,忙笑著應“是”退了回去。
他作為禮部尚書,這些外來的和尚要在大明做些什么,可都必須經過禮部才行。
而他們也都是大方得很,不說給起銀子來毫不手軟,更是會送些西洋奇巧新穎的物件。
有這些人在大明才好呢,管他們是把他們國家的東西帶來,還是把大明的東西帶出去。
散了朝,方逢年信步出宮,剛回到千步廊,就見有人等著。
“方尚書,湯若望在南堂等您!”
方逢年聞言,無奈一笑,“這些外國和尚,也太心急了些!去說一聲,本官換身衣服就去。”
南堂,是利瑪竇萬歷年間,在京師宣武門處建造的一所教堂,也是京師最早建成的教堂。
因為建在京城南邊,俗稱“南堂”。
方逢年到的時候,湯若望已是在南堂外等了許久,見了胡同口馬車駛來,忙下了臺階,“方大人,您可是來了!”
方逢年下了馬車,朝著湯若望走了幾步,笑著道:“湯神甫!”
湯若望手中拿著一串十字架,穿著儒袍,頭戴儒冠,一副大明士大夫的打扮,他引著方逢年朝南堂里走去,一邊問道:“有勞方大人走這一趟,陛下可同意題字了?”
方逢年搖了搖頭,湯若望當即著急問道:“為什么?陛下怎么會不同意?”
湯若望的確是奇怪,原先陛下還時不時召見自己呢,這一個多月來,自己好似就被忘記了一樣,而現在,自己主動請求皇帝題字,也是想借著這機會,更好得在明朝官員中傳教。
另外,南堂年頭也久了,很多地方已是腐朽破敗,也該要擴建重修一番。
而當時利瑪竇修建的時候只作為一個教會的一個據點,并沒有修建很大,如今皈依我主的官員也多了起來,這地方就顯得有擁擠了些。
這也得朝廷批準了,才能合并旁邊的宅子來擴建呀!
可現在他們皇帝連題字都不愿意,別說擴建了,這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才讓明國皇帝態度轉變的?
方逢年走進南堂,見湯若望面露憂色,寬慰道:“你別急,陛下說了,明日讓你上朝,你有什么話,自己同陛下說去!”
“真的?”湯若望剛才還犯愁,突然一下子雨過天晴了,臉上當即綻放出笑容來,“我主保佑,這可真是太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