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若望身子有些顫抖,他之前所見到的皇帝都是和善非常,對待自己也是禮遇有加,到底是發生了什么事,為何皇帝會對自己這般的疾言厲色?
而且,皇帝是怎么知道利未亞洲、亞美利加洲的事的?馬六甲海峽不是已經封鎖了么?這消息是怎么傳來大明的?
同湯若望不一樣,場上的大臣們卻都熱血沸騰了起來,是啊,我泱泱華夏文明千年,火藥、指南針、活字印刷、造紙術,這是多么了不起的發明!
先賢們失敗了多少次才有如今的技術,收點錢怎么了?
朱由檢又指向西琴,說道:“你說西琴,那朕也就同你說說音樂,你可聽說我大明有位王爺名叫朱載堉?”
聽到這個名字,湯若望臉上呈現了迷茫之色,如今的幾位藩王他多少有聽說過,這個朱載堉是什么王?
而大臣們,似乎已是預感到皇帝要說什么了,看向湯若望的眼神多少帶了些同情。
朱載堉,明太祖九世孫,嘉靖年間人,鄭藩第五代世子,而他被人所知,不是因為他朱家子孫的身份,而是因為他的一項成就震撼世界、中外學者尊崇他為“東方文藝復興式的圣人”。
他便是大明歷學家、律學家、音樂家,朱載堉。
“朱載堉的《樂律全書》,可是早被你們帶回去了,”朱由檢哼笑一聲,“沒有他的《樂律全書》,沒有他十二平均律,你們能有什么標準音律?”
朱載堉用橫跨八十一檔的特大算盤,進行開平方、開立方的計算,作出了“異徑管說”,并以此為據,設計并制造出弦準和律管。
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使這十二個鍵的每相鄰兩鍵音律的增幅或者減幅相等。
他解決了音樂領域遺留了一千多年的學術難題。
簡單來說他的成就,世界上已知的十有八九的樂器定音,都是在十二平均律的基礎上完成的,它被西方普遍認為“標準調音”、“標準的西方音律”。
朱載堉被譽為“鋼琴理論的鼻祖”,如果巴赫被稱為鋼琴之父,那朱載堉便是鋼琴之祖!
而他不僅在音樂上有這些成就,為了研究十二平均律,他首創用珠算進行開平方,研究出了數列等式,是世界上最早解答了已知等比數列的首項、末項和項數,解決了不同進位制的小數換算,其中某些演算方式一直沿用到后世。
朱由檢滿臉不屑得看向湯若望,“不知道湯神甫聽了朕這些話,可還想說什么?”
湯若望還能說什么?他什么也說不了了呀!
可是,難道就這么認了嗎?
湯若望看了一眼方逢年,見他垂著腦袋,完全是回避了自己的視線,他又轉頭朝宋應星看去,見他朝著自己搖了搖頭,也是一副愛莫能助的神情。
而再看其他人,都是一副自得的模樣!
湯若望想了想,說道:“陛下說得對,這些的確都是從這片土地傳出去的,也的確讓我們收益良多,可如今的世界早就成為了一個整體,只有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才能讓大家有更多的進步和發展,陛下您說可是?”
朱由檢點點頭,“是,你說得不錯,可交流、融合,并不代表你們可以毫無付出,從我大明奪走這無數的文化珍寶,最后將槍口再來對準我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