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徵?
王徵!
朱由檢不由倒吸一口冷氣,忙不迭伸手將老者用力扶了起來,難怪他手中有這么書,又是如此寶貝這本書,《遠西奇器圖說》,可是中國第一本有關西方力學的編譯著作啊!
徐光啟的名聲夠大吧,可王徵,卻是有和徐光啟同樣的貢獻,被譽為“南徐北王”。
崇禎四年時,王徵在當時的登萊巡撫孫元化的引薦下獲授遼海監軍道,協助孫元化練兵,卻因孔有德吳橋叛變而遭叛軍所俘。
之后,孔有德放歸俘虜,王徵被發送衛所充軍,再而后,王徵遇赦還家,一直到現在。
朱由檢此時也是心緒激動,他對于王徵的了解,不僅因為他的科學成就,還有因為他是個教徒,可他并未因為自己教徒的身份而對大明未來沒有絲毫的關心。
在李自成攻城之后,當他面對國亡的殘酷事實時,在“大節”和“十誡”之間立做判斷,深浸儒家傳統的王徵,毅然選擇了自殺盡節。
朱由檢相信,他自小學習的儒家思想,定然還是深刻于他內心,不然也不會在那個時候,作出如此決定。
而王徵的家人,則很好秉承了他的氣度。
其妻尚氏,雖然因為王徵信教同她早沒了夫妻之實,可在得知王徵死后,憂憤成疾。
而妾室申氏,也想絕食以殉夫,卻被尚氏勸下,讓她處理自己和王徵的后事,并照顧王家后人。
申氏在其后幾十年內,按照尚氏的吩咐,照顧著王家眾人。
而當時,因為王家已是家道中落,申氏于是躬親紡紉以供家用,備嘗艱苦。
當王徵之子永春死后,申氏獨自扶養永春留下的一子一女,待他們長大成人后,申氏已是七十多歲,可她并沒有想著安享晚年,而是覺得自己完成了主母托孤之任,仍舊不食而死。
朱由檢并不贊同這種做法,人既然已經死了,剩下的人就要好好活著,可不贊同,并不意味著不欽佩。
這是華夏儒家對于人們的影響,他們信奉家國,信奉家族,有忠,也有貞!
“葵心先生,快快起來!”朱由檢扶著王徵的胳膊,又看向他身后這些行李,問道:“這是要進京去?”
葵心先生是王徵的號,對于皇帝這一聲“葵心先生”,王徵更是激動莫名,兩行熱淚順著臉上的皺紋就流了下來。
朱由檢身后的方正化和夏云二人面面相覷,不知道這么一個不起眼的老人家,怎么能得陛下這番禮遇。
王徵,不過曾經做過遼海監軍,幫助孫元化練兵罷了,而練兵還沒練出什么成績,就被抓走了。
陛下是看上了他什么?
宋司農還會種番薯呢,這人該不是會種些別的吧!
王徵感動的同時,心里卻也很是奇怪,陛下曾經對自己不屑一顧,早先呈上的幾本書冊更是猶如石沉大海,沒有了下文,今日是怎么了?
他不知道的是,如今的朱由檢就缺科技人才呢,王徵不比在朝官員,在朝的人員好歹能有個名錄可以翻找一下人在哪里,可要找如王徵這種,可如大海撈針呀!
就算知道他家在何方,可他們這種人最喜歡的便是游歷,游歷起來就是三五年的時日。
朱由檢心中也是慶幸不已,自己的科舉通告,居然就讓王徵自己來了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