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星和陳子龍離開了武英殿,倪元璐也正要告退,朱由檢卻讓他留下。
倪元璐以為陛下有關于寶鈔的事同自己說,便垂首站在一旁。
朱由檢這才看向仍舊激動不已的幾個閣臣道:“你們看,其實我大明人才濟濟,是不是?”
“陛下圣明!”范復粹開口道:“農為國之本,有了此書,想來因戰事耽誤的農事,可以一點一點慢慢恢復了!”
“自然會的,”朱由檢滿懷信心,“還要辛苦諸位卿了!”
“臣等不敢!”
“陛下,”鄭三俊開口道:“至于漲俸祿,陛下如何打算?”
“是這樣,”朱由檢指尖在桌案上扣了扣,“首先得讓官員的這些俸祿能養家糊口,多少能夠,得結合如今的物價來定,米面糧油,這些都要清楚了結之后才能定下。”
“其次,”朱由檢隨后取了一張紙,拿了筆寫下,“官衙雜役的工錢,由衙門公款出,不走私人俸祿,自然,每一筆都要有詳細記錄,按月查賬,若有因此貪墨公款的,重罰!”
“折色銀按照當月糧價來定,不可一成不變!”
“還有,考核制度也要變,”朱由檢說著,突然停下筆,看了一眼倪元璐道:,“吏部尚書職位缺了,倪卿,你來補上!”
倪元璐驟然被皇帝點名,嚇了一跳,忙上前道:“臣才疏學淺,畢生也就在書法上有些成就,萬不敢擔此重任。”
“你可以的。”朱由檢堅持說道,倪元璐在崇禎十五年重新起用為兵部右侍郎,次年便拜戶部尚書又兼攝吏部,如今不過就讓他管理一個吏部,能有什么不行。
“倪卿,朕適才說,官吏考核制度要變,你記著,地方官員增加半年一次考核,京官在此基礎上增加三個月一次考核,政績優異的發獎金,最后一次年終考核,除非有重大過失或者責任的,其余官吏均發一次年終獎,具體多少金額,你們商量著定下!”
朱由檢看著手邊的紙,端了茶盞喝了一口,繼續道:“另外,逢年過節,官員可有三日假,若有事不休,則給銀子補貼!”
朱由檢想了想,遂即抬頭看向殿中,“你們還有什么補充?”
補充?
還有什么補充?
殿中幾人一副被雷劈了的神情,他們又見識到了陛下的奇思妙想,若是真如此實行,官吏的生活定能改善不少,衣食無憂之后,自然有人不會鋌而走險去貪銀子,好好的日子不過,作甚要去做殺頭的生意。
“若是沒有,就先這樣。”福利制度得一點點來,如今就先這樣吧,等今后太倉庫銀子多了,再給他們補充別的進去。
朱由檢朝王承恩看了一眼,王承恩會意,將案上皇帝隨手寫的紙張捧著遞給鄭三俊。
鄭三俊低頭看了幾眼,皇帝寫得相當隨性,還有幾個看不懂的符號。
“這是何意?”鄭三俊看著那幾個字符嘀咕道。
“這是數字,東阿拉伯數字。”蔣德璟看了一眼。
朱由檢自然也聽到了他們的嘀咕,想到自己因為習慣,在紙上寫了阿拉伯數字而非漢字數字,也虧蔣德璟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