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殿試得要一整日時間,答題快的考生也要午時后才會交卷,按理說,朱由檢露了一面,待一個時辰就能離開,內閣大學士也能離開,留執事官和御史就成。
可朱由檢偏生就沒有走,他不走,大臣們也不能走。
這一坐,便坐到了日暮西山,還剩兩三個考生沒有完成,執事官已是開始強制收卷,那幾人也只好唉聲嘆氣得看卷子被抽了去。
這日晚上,文華殿燈火通明,受卷官將收上來的三百多份卷子交給彌封官,而后送到東閣等到翌日讀卷官的評閱。
這次的評卷官也是朱由檢選的,黃道周自然在列,另加了倪元璐和陳子龍,再者就是范復粹、鄭三俊、盧象升、蔣德璟、劉宗周并幾個翰林學士。
凌義渠其實也夠資格評卷,可他因為自己兒子在這次殿試之內,怕因為筆跡認出而有偏袒之嫌,故自請不入東閣評卷。
朱由檢知道了這事,還又唏噓了一番,這年頭,像凌義渠這么耿直的,不多了!
評卷要三日,三日后內閣會將選出來的前三甲一一讀給皇帝聽,由皇帝判定名次,若三份都不滿意,皇帝便會要求讀卷官按照名次繼續讀下去,直到選出滿意的為止。
這是正常的情況,可這次,就是不正常的。
不正常到翌日辰時,評卷官剛開始評卷,朱由檢就來到了東閣之中。
“陛下怎么這會兒來了?”黃道周起身問道。
朱由檢朝他擺了擺手,又朝閣中眾臣說道:“無事,朕來瞧瞧!”
說罷,“來瞧瞧”的朱由檢老實不客氣得抽了五六張卷子,左右看了看,找了個地方坐下開始看了起來。
眾臣見皇帝看起了卷子,也就不再多言,各自坐下后繼續評閱。
這次的殿試策題是朱由檢自己出的,策題很簡單,找出如今大明面對的難題,以及解決難題的方法。
越是簡單的策題,越是需要認真思考,可朱由檢看了這眾多卷子,能提出大明存在問題的不少,可真要寫解決之法,卻是沒看到什么建設性的意見,多是泛泛而談,稍微好些的也不過就其中幾個問題寫了點策略。
比如有提到財政問題的,稍微好些的能談寫稅收方面的政策,大多數只能提一提遼餉對于大明財政的負擔,但最重要的是關于藩王制度,他們才是如今造成大明財政空虛的主要原因,沒有人敢提。
又比如田地政策,倒是不少人說了屯田,這也是因為自己支持清屯充餉,這些考生聽聞了才敢提上一提。
另外還有吏治,貪腐和不作為成為了眾多考生的選題,朱由檢不奇怪,殿試前那波動作讓他們看到了自己懲治貪官的決心,不在這次殿試中提一筆才不正常呢!
朱由檢快速翻完手中幾張卷子,倏地聽到盧象升“咦”了一聲,似乎對手頭的的一分卷子很有興趣。
“怎么了?”朱由檢問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