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專業技術學校倒是簡單,畢竟之前也說了,想去學手藝的不收費用,而教授課程的老師們,一部分從這次科舉中擇選了出來,另外一部分則從手藝好的匠戶中選了出來。
朝廷的旨意是,這些師父除了在工部、將作監等衙門的本職之外,在這里教授學生,還能額外再領一份俸祿,年末考核若有突出成績的,還有其余獎勵。
這么好的待遇,讓手藝不夠的匠戶們很是眼紅,不少人暗自努力,勢必要在下一次科舉中嶄露頭角,也好能多拿一份俸祿。
而大明軍事學院,就沒大明專業學院這么簡單了。
首先便是院長,朱由檢點了孫承宗,畢竟曾經作為帝師,教授一幫勛貴子弟于他而言不過是信手拈來。
更重要的是,作為大明的將領,行兵打仗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這些兵將們必須得有對大明的忠心,要有視死如歸的精神,不能是些軟骨頭。
孫承宗的風骨,毋庸置疑能給他們多點言傳身教的影響。
除了孫承宗,朱由檢點了盧象升為副院長,主要就是練兵,又點了曹化淳和方正化二人入院,對勛貴子弟的個人身體素質進行訓練。
之后,從翰林院點了幾個翰林,不管如何,書還是繼續要讀的,又從神機營選了幾個校尉,教授勛貴子弟使用新型火器。
如此定下之后,才由朝廷又出來一張告示,將師資公示,又寫明了學費為每年每人一百兩,三年學制,每年考核,不通過的退回家,通過進行第二年的訓練,若最后考核通過,便可入京師三大營、騰驤四衛、錦衣衛,或者有想去地方,遼東也好,三邊也罷,均能應允。
第一年,限人數三百!
這公告出來之后,將京師的勛貴圈炸出來一朵水花。
銀子倒是次要的,對于有些人家而言,一百兩的束脩不過就是一頓飯錢,可真要將家里子弟送入這什么軍事學院去,很多人都還持觀望態度。
畢竟第一屆啊,也不知道到底能訓出來些什么東西。
再說了,原本自家兒孫就恩蔭入了京師各軍營各衛中,后來因為考核不過,從營衛中被踢了出來,這心里頭的委屈還沒過呢!
要真進了這學院,學了三年再一次考核,過了考核,再分配入營衛,遇到從前的同僚不知道會不會被笑話。
而要是三年后仍舊過不了考核,那不用遇見同僚,怕是都知道要被笑話的。
沒本事事小,面子是大啊!
反正就算子孫這輩子游手好閑,也能讓他一生無憂就是了!
再說這些紈绔,從營衛出來后,不是晃在煙花柳巷,就是斗技走狗的,這日子可比從前好過多了,哪里還想著要去什么勞什子學院的!
是以,告示貼出來啊,報名的反而多是家道沒落的勛貴們,甚至有幾家守著個侯伯的名頭,一百兩的束脩都拿不出,還是當了家里值錢的玩意兒才報上了名。
京師營衛原先被定國公徐允禎和成國公朱純臣他們一幫人把持著,想要個入營衛的名額可是難得很,眼下只要交銀子,學了三年就能有機會進營衛,這機會定然是要牢牢抓住的,說不準就出人頭地了呢!
告示貼出去三日,三百的名額一半都沒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