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不怪李倧震驚,換作大明那些大臣們,曾經也是一樣的震驚,彼時內憂外患,百姓吃不飽加入流賊反朝廷,關外建奴虎視眈眈,隨時都會進關劫掠。
就這么一個情勢,誰會將心思放在研制火器,研制戰船上?
有時間有精力,就是想著如何籌措糧餉,如何驅逐建奴了。
自然不會有人想到,崇禎皇帝殼子沒變,里面住著的,卻是一個來自二十一世紀的靈魂。
“俗語有云,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況且我大明如今的實力,不減反增,建奴苦寒之地,又受天災影響,糧食短缺以至于只能找你們從我大明采買,不用本官多言,你們也該知道,站在哪一邊才最合適。”
姜曰廣笑了笑,又道:“自然,從前我大明的確衰微了不少,以至于你們來求,我朝無法顧及,是以,陛下也說了,若貴國站在大明這邊,可贈送貴國百把燧發槍,一艘蒸汽船,如何?”
利益很誘人,可承擔的風險也大啊!
要是被建奴知曉,不說盛京的世子一家有無危險,皇太極第一個就不會放過他們,要是派兵來攻,又該如何?
屆時明國可會派人來援?
金議政將自己的擔憂挑明,姜曰廣聞言點頭道:“金議政放心,既然兩國重修舊好,貴國有難,我朝陛下定然不會袖手旁觀,況且你們放心,建奴去歲沒在我朝占到便宜,糧食短缺,自然不會冒然出兵,而蒙古因為得了我朝援助,已有部落承諾,若屆時兩國交戰,不會插手,我朝少了蒙古這個邊患,自然能抽出余力,全力防備建奴。”
聽上去的確是沒什么問題,可李倧卻也沒法當場同意,這是大事,哪里能僅憑一面之詞就可應下,豈不是太過兒戲?
“容我們考慮幾日!”最后,金議政開口道。
“自然!”姜曰廣沒有表露任何不滿,臉上仍舊帶著笑意,又示意錦衣衛將燧發槍的匣子一并交給了朝鮮人。
“這是......”金議政心頭狂跳,眼中露出驚喜來。
“是給貴國的見面禮,”姜曰廣說完,指著池塘中道:“那船也是!”
朝鮮宮殿,李倧看著擺在眼前的燧發槍和蒸汽船,金議政則將這幾日的事簡單同眾人說了一遍,說完,殿中一片寂靜。
除了金議政之外,殿中有左、右議政,左、右贊成,左、右參贊,相當于大明內閣大臣。
之外,也有吏、戶、禮、兵、工、刑六曹,相當于明朝六部,不過統管的稱為判書,其下有參判、參議、參知等。
這次能入殿的,只有議政府的幾個,另六曹判書了。
“臣以為,此時還待斟酌!”首先說話的是兵曹判書,是個胡子花白的老頭,此前建奴攻漢陽時,他還是個參知,因為戰事失利,朝鮮皇族受了奇恥大辱,兵曹從判書到參議,全部被處死,他一個參知,這才有機會升上來。
可有了前車之鑒,他卻是不想得罪建奴,明國來的使臣,不過就是展示了一把火槍和一艘船,其他口說無憑啊!
“國主,臣卻是聽聞,明國派了戰船去了滿剌加,幫助弗朗機同和蘭交戰,”禮部判書緩聲道:“臣以為,不若就看這場戰事結果如何,若明國真有此等實力,我們再做決議不遲!”
“是啊,”戶部判書小聲附和道:“戰事勞民傷財,此前一役,國庫空虛,若摻和進他們混戰之中,怕最后損傷最大的,是我們呀!”
“可是......”左議政看向李倧說道:“就算我們不主動摻和進去,他們一旦打起來,我們怕是也避免不了被卷入,首先,建奴就不會讓我們袖手旁觀,屆時定會讓我們出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