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蒙古那邊,可有什么動向?”朱由檢換了話題問道。
“土默特部派人來又要了一次糧食,”盧象升見狀也收了笑意,朝皇帝稟報道:“他們說去歲的糧食已是用完,他們請我朝再送三個月的糧草。”
“三個月?”朱由檢哼笑一聲,“這是看朕要和建奴開戰,趁機討好處來了!”
“不過,”盧象升繼續道:“他們也說了,我們不白給,他們愿意以五百匹蒙古馬來換!”
“五百匹?”朱由檢在心里算了一番,待鄭芝龍從南洋回來,倒是能擠出來一些給土默特部,這樣一來,三邊的兵力還能再朝遼東調一些。
“好,朕答應了,讓蔣德璟去辦!”朱由檢說道:“除了土默特部,其他部落呢?有異動沒有?”
“沒有,察哈爾鹽湖附近,倒是因為鹽商往來頻繁,倒是新聚了幾個集市,很是熱鬧。”盧象升說道。
“和碩特部?”朱由檢不由問道:“集市是他們建的,還是我大明的人?”
“是高氏牽的頭,”盧象升回道:“高氏的人在察哈爾鹽湖,還有官兵駐防,一應生活物資均需要從西寧衛運去,實在麻煩,有時候遇到點事,就給耽誤了,是以,高成磊申請在察哈爾鹽湖附近開了個集市,鄭尚書當也知曉,除了鹽不能入市集,其余生活物資都可以在集市上進行售賣,和碩特部的人也會來,時日長了,儼然如一個小的邊市。”
“不錯,”朱由檢點了點頭,“高成磊倒是為朝廷開了路,此事啊,的確可以由朝廷出面,和碩特部若有意同我大明開放互市,這集市還能再大一些,朕也愿意讓中原之物,在蒙古各部流通起來。”
眼下看來,蒙古各部倒還算信守承諾,其中也不乏被大明的火器所震懾,或者想要再觀望一番,此時若一腳踩進戰局,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火燒身。
誰也不想好好的太平日子不過,成日的喊打喊殺,只要能吃飽肚子,在草原上放牛模樣,又有妻兒陪伴,不好嗎?
山海關的政令傳到朝廷,蔣德璟只等著鄭芝龍歸來,便準備帶著糧食前往土默特部,同時,也要發文書去和碩特部詢問邊市意愿,若他們也愿意,就可著手建設邊市之事。
與此同時,朝廷的折子也陸續到了山海關,有些只是例行朝皇帝稟報政務,有的是請安折子,以內閣的居多,叮囑皇帝千萬不可涉險,保重自身為要。
但也有,便是有大事,需要朱由檢來做主了。
事情發生在江南,左懋第在重建魚鱗冊,要將江南土地全部丈量清楚,而他同時身兼運河使,漕運總督,一開始便沿著運河進行土地的丈量。
這幾年連年災禍,不是旱災就是洪災,沿河的土地不是干涸就是被水沖毀,農戶失去土地,可田賦并未減少,因此債務纏身更,禍及親族,流離失所,甚至家破人亡。
而在他們離開后,這些土地又被豪紳所掌握,就算農戶有一日回來,也分不到半分土地。
左懋第經過勘察,在運河沿岸查得內河沖地二百二十六頃多,年欠糧一千四百多石,對此造冊申報,要求占了這些土地的豪紳要補上這些欠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