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世子妃忍不住又落下淚來,心中本來因為要離開沈陽的欣喜因為眼下的分離而消散干凈。
李若璉嘆了一聲,朝他們拱了拱手,又悄無聲息得消失在了客館中。
即將分離的夫妻定然有很多話要說,他雖然給了他們一個希望,但二人哪里會不明白此去危險。
任何計劃都不能保證一定成功,更別說如今一個計劃要分成兩個,更是減少了成功的機會。
經此一別,也不知道是否還能相見了!
李若璉離開客館之后,便將這個消息散了出去,城中隱藏的錦衣衛會在明日城門開啟之后,快速出城將消息傳遞出去。
皇太極親征的消息比朝鮮世子隨軍的消息更快抵達了山海關。
洪承疇在連贏三戰之后,收兵回營,駐扎在小凌河附近的河灘附近,這片土地一望無垠,也沒有山,要說誰想要偷襲,幾乎是沒有這個可能。
他也不帶兵去援救各城,就此觀望各方動靜。
可在建奴和一些部落眼中,大明這種行為就是怕了皇太極,不然為何皇太極一親征,他們就縮回去了呢?
是以,當皇太極還未抵達義州時,原本依附大明的蒙古多羅特部蘇班岱、阿爾巴岱去信給皇太極,要求攜三十戶歸附。
皇太極自然歡迎,雖然人不多,但打了明國的臉呀,這說明什么問題。
說明在他們圍了錦州、杏山、松山之后,已是人心浮動,想著退路了。
皇太極派遣信使偷偷回去告訴蘇班岱等人趕緊上路,他自己還在半道,無法親迎,命濟爾哈朗帶人去迎降。
濟爾哈朗接到這個任務啊,本是懸著的心也總算放了下來,皇太極還能用他,說明打了敗仗一事,該是會先放一放了。
“多羅特部歸附建奴?”
多羅特部雖然是杏山西草原上的一個小部落,可異常動靜自然瞞不過杏山這邊,所以在多羅特部出發后第二日,杏山總兵劉肇基得知了這個消息,臉色立即冷了下來。
建奴圍城,上頭下了命令,除非建奴主動攻城,否則就讓他們圍好了,反正糧草充足。
可眼下卻是五里臺的多羅特部要投敵,這卻是不一樣了。
“叛徒!”劉肇基啐了一口,“韃子那里是什么情況?”
“濟爾哈朗從義州帶了一千五百人前去迎降!”探子回報道。
“一千五百人,是不是也太看不起本總兵了,”劉肇基朝后吩咐道:“將韃子劫殺,多羅特部也一樣,一個不留!”
“可是朝廷的旨意......”身旁副將楊倫周猶豫道。
“是啊劉總兵,朝廷只讓咱們守城,在說多羅特部只有三十戶,他們要走就走唄,咱們之后殺回來再是!”參將李得位說道。
“哼,豈能便宜了他們!”劉肇基卻是不愿,“聽令,沿杏山扎營,他們敢來,就分翼列陣逼攻韃子,快去!”
楊倫周和李得位聞言,只好點頭領命,命人前去傳令迎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