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失體面吧!
按照洪承疇想的,既然皇帝不舍得拆除,那就放著,今后算做行宮也可,每年出些錢維護修繕一下也就罷了,眼下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好。
“好了,此事就這么定了,”朱由檢也不給別人反駁的機會,朝洪承疇和盧象升幾人問道:“另外這次戰役的獎懲,也該列個名單,有功要賞,違令要罰,不可徇私!”
“可要效仿山海關英烈碑?”洪承疇問道。
“自該,”朱由檢點頭,“此次戰役規模大,關外松山、杏山、錦州、義州城外皆要豎碑,將犧牲將士姓名刻上,永為褒獎紀念,另外...”
朱由檢看向殿中諸人,笑著道:“此次大勝,有功之將士,也該留名,便為...功績碑吧!”
“那恥辱柱...”吳三桂在洪承疇身后問道。
“這次怕是用不著啦,”朱由檢聽到吳三桂這話,笑意更是明顯,“洪總督,盧尚書,敢問這次戰役,可有叛了大明改投建奴的?或是臨陣脫逃的?”
被點到名字的二人聞言,臉上露出驕傲神情,拱手大聲道:“沒有!”
“哈哈哈,都是我大明好兒郎,”朱由檢心中暢快,“朕會命工部將石碑運來,爾等準備好名冊后,便可著匠人雕刻!”
東北這塊地方沒有適合刻碑文的石頭,需要依賴關內運來青石或者花崗巖,不過眼下對于大明也不是什么問題,走海運便輕松許多。
“是,臣等遵命!”殿中諸人心中俱是興奮,這消息告訴麾下眾將后,他們定也激動萬分。
原先捐軀才能上英烈碑,如今立了功績,不用死就可上碑褒揚,這可是光宗耀祖的榮譽!
傳出去,都要被夸一句祖墳冒青煙的!
“陛下何日回京?”洪承疇說起正事,也不在糾結沈陽這座宮殿的處置問題,獎懲名單列起來也頗費功夫,不知道屆時陛下還在不在沈陽。
若陛下回京,這份名單就要命人送去京師才好,屆時若有疑義,怕自己還得跑一趟。
皇帝親征將近一年,戰事結束,該是回京的時候了!
朱由檢也明白這個道理,“五日吧,五日后,擺駕回京!”
洪承疇在心里算了算,五日后回京,最晚第四日便要將名單呈上來,該是來得及。
朱由檢說完了事就離開了正殿,洪承疇同盧象升并肩朝外走去,忍不住就問道:“陛下在京師也是這樣的?怎么能想到將宮殿開放用來賺錢的?”
盧象升聞言笑了笑,“陛下的主意多著呢,再說了,眼下朝廷就是缺錢,多了這些城鎮,里頭百姓也要吃飯吧,駐守官兵要發軍餉吧,還得任命知府縣官小吏,不都是要花銀子的?”
“唉,這地方土地貧瘠,產出不過黍、麥、豆、粟,南方水稻還有棉花都是種不了,今后這地方的糧食,怕也要從南方運來才成!”洪承疇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