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送小兒子上市里頭比賽,跟著婆婆賣過一次芒果,她對買23個西紅柿和12根胡蘿卜的男同志印象很深刻。
人都不用男人們多說,直接把紙條遞出去就完事了。
售貨員也麻利,幾分鐘全給收拾出來了,拿油紙包著,稻草繩一裹叫人提著走。
還在排隊的市民默默瞅著最晚來最早走的三個人。
沒法子,肯定是個有后臺的唄。
當哥當弟的也對牛進棚刮目相看。
剛才他們可都沒想到還能這樣鉆空子,家里頭最老實本分的人開竅了啊。
本來尋思得排隊兩小時,結果十來分鐘就買好了,三兄弟樂呵呵提著菜籃子往菜站那邊走。
一群人蹲那買油豆角,兄弟三立刻就往人多的地方站,跟著一起買油豆角。
這玩意算是北方菜,海島只有冬天一段時間有。
女同志來買油豆角那都是算著頓買的,這三人一人抓一大把,合起來五斤重,愣是沒覺得買這么多有什么不對勁。
今兒還有大蔥,也好多人扎堆挑。
跟南方的水靈小蔥不一樣,北方的大蔥一根就有一米多高。
一來不是平日里能瞧見的菜。
二來,這年頭從除夕那天開始到大年初三,壓根就沒地兒買菜去,副食品店啦,菜站菜市場全都沒人。
大年初四以后慢慢有菜了,但品種少而且貴,所以本地過年時,家家戶戶都至少會屯五天的菜。
這大蔥放個四五天沒問題,雖然不能做主菜,但做個大蔥炒肉,大蔥炒雞蛋,做個輔菜也行。
老牛家三兄弟買菜的邏輯思維還不一樣,先是看買的人多不多,什么菜買的人多就跟風買什么,二來看順不順眼。
這大蔥回去怎么做菜壓根就沒想過,就覺得這菜長得有特色還順眼,一人提溜了五六根,合起來十幾根大蔥,就屬他們買得最多。
可能是過年,菜站也有紅皮橘子和梨賣。
梨一斤得四毛五,不能吃的核又重,只要是講究過日子的都會少買或者不買。
橘子就不一樣了,皮曬干了當藥材賣,果肉全都能吃,多劃算啊。
而且紅皮橘子只有過年才有。
公家進行收購的時候已經進行頭一輪品質篩選了,那真真是拿個鐵線圈當標準,能進圈的是什么規格,進不去的是什么規格,到時候售價也不一樣。
但真要挑也有門道,買橘子的悄悄看售貨員沒盯著就抓緊挑。
有些橘子會帶點葉或者帶點桿子,主要是運輸的時候保鮮。
可多了這點東西那不得吃秤啊,買橘子的就偷偷把葉子擼光。
還有些橘子放筐時羅列得比較密,運輸顛簸就會被其他橘子的桿子扎個洞洞,這種肯定也是不能要的。
買菜三人組可就豪放多了,人家蹲那半天才挑好一個,三人抓到啥就是啥,都不帶挑選的。
人可多可多了,牛進倉還叮囑弟弟們看好褲兜,過年期間扒手多。
牛進家特別有自信。
開玩笑,他排長可不是白當的,偵查技術可不是白練的,都把心放肚子里。
等結賬的時候人一摸口袋,錢沒了…
牛進家:“…”
牛進倉和牛進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