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把式幽幽說:“要不等糧食收完后再說吧。”
糧食收上來后用不上一個月,生產隊就該組織捕撈螃蟹。
甭管什么品種的螃蟹,都是海水變冷和變暖的那一段期間最肥美,年年生產隊都老重視了。
捕完螃蟹進入十一月份,帶魚又要開始肥起來了,又得馬不停蹄的忙活。
開了春進入三月份后輪著烏賊…
也就是丈量土地的事叫社員們激動了一把,此時冷靜下來嘴里直叨叨忙啊,接下來真忙啊。
剛才還簇擁著種地老把式的社員們紛紛散開。
用得著人的地兒倒還是有。
今兒最是不一樣,誰家都是給自己忙活,所以苦點累一點很值得。
勤快點,早上三四點就開始去收稻了。
隊上孩子跟著爹媽一塊起一塊睡,連喊聲腰要斷了都得挨大人一聲說,叨叨小孩哪有腰,累什么累。
街溜子一樣的老牛家孩子們就顯得很是突出。
扎堆干活時,瞧見那一家孩子戴著大草帽,舉著瓶肥皂水,拿著根空心筆桿吹泡泡的玩就得嘴一句投胎是個技術活。
都沒人問徐老太那一戶能不能繳上公糧,人家一家子現在不靠這點地活啦。
在外地的就不說了,瞧瞧人家牛進棚,天天提溜著公文包上下班,身上不出一丁點汗。
再看看人家黃水仙。
同樣是當媽當人家媳婦,兒媳婦的,哪個女人這會都給捆在一畝三分地里忙,人家到城里去不知道在哪快活啦,真真就跟城里人一樣了。
正主這會已經到市里頭了。
黃水仙從縣城的海產公司一路打聽到市里頭的海產局,倒也能說出個一二三來。
此時人也不急著一時半會,想先去看看小兒子。
路邊有人寫標語,有人念有人寫,說是已經滿懷信心的跨進了八十年代,什么可愛的祖國像一條巨輪正在向四個現代化破浪前行,號召所有少年兒童開展種蓖麻的活動。
還給定了目標,每個小孩種三顆,全國小朋友為爭取收獲一億斤蓖麻籽奮斗。
黃水仙邊聽邊樂。
五十年代就已經提倡學生種蓖麻了。
公家宣傳過,這玩意含油,具體要干啥倒是忘了。
那會老黃家窮得吊著條命,哪還能上得了學。
黃水仙聽廣播里的號召學生種蓖麻,心里頭別提多羨慕了。
她沒那條件上學,種不了蓖麻…
可如今兩兒子穩穩妥妥的讀上了書,還圓了種蓖麻的遺憾。
人想小兒子想得緊,馬不停蹄的就朝莊教練家去,走得渾身冒汗都沒停下。
好歹到地了,喊了兩聲沒人回應,倒是隔壁出來個大姐說了聲;“找誰啊,這家女的去買菜了。”
黃水仙客氣的跟人家打聽著,問問這家男主人上哪去啦,比劃著再問這家那半拉大的孩子呢。
人家說外出學游泳了,又叫別等,好像是去水庫了,一時半會的回不來。
去水庫干啥啊,市里頭不都有游泳池么?
“那游泳館不得花門票錢啊”人家上下打量,“你是他們家什么人啊。”
牛建軍學游泳的事是私底下來的,黃水仙也不給老莊家找額外的麻煩,笑笑含糊了過去。
她還得在市里面呆上一兩天,等是等得起,就是心情比來時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