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婿錯過這次機會,頂多就是回到以前的生活。
但她如果借了這筆錢,把女婿給扶持成功了,閨女往后的日子可能就不會這么平凡順心。
徐春嬌頓了頓加了一句:“平凡不了,媽這不是一直幫著你么。”
其他人都聽明白了,老太太擺明了就是在女婿和女兒之間選擇了扶持閨女。
黃水仙多看了婆婆一眼。
這里頭就她一個外姓人呢。
徐春嬌注意到大兒媳的目光,說:“女人有能耐,孩子能跟著一塊享福,男人有出息,孩子就得多一堆兄弟姐妹。”
在場唯一男人的牛進棚胸口仿佛中了一箭,而三個女人卻微不可聞的,默默點了下頭。
牛翠蘭再開口時語氣也沒再遲疑,“媽,不要借。”
人又問這幾天誰要進城。
她這幾天忙活學生糧食抵學費的事,回信后沒時間投遞,誰進城誰幫忙捎帶。
余下的人幾乎是一口應下,最后還是牛桂枝攬了活。
她進城是替親媽找楊桂芹。
日化廠如今跟香江有合作,母女兩不想偷渡游著過去的唯一途徑,就是借著港商的擔保過去。
什么時候天放晴什么時候進城……。
那這就不好說了,保不齊明兒就能動身,牛翠蘭干脆就在娘家回信。
最叫她受觸碰的是親媽最后一句話。
她掙下的家產日后肯定都是于磊的,但老于家的東西最后屬于誰就憑良心了。
哪怕是為了兒子,人都已經打定了主意,所以一封回信寫得行云流水都不帶打草稿的。。。。。。。
都想著保不齊明兒就放晴,結果隔天打一睜開眼又是一天一夜刮風下雨。
有些田低全被沖垮了,生產隊又組織了社員去通溝渠,所以偶爾會聽說誰誰誰家的圍墻塌了,誰誰誰家房頂昨晚沒保住,誰家的豬跑了,還有誰誰誰家在臺風天受了傷…
秋玲和李知青帶著閨女過來投奔荒屋。。
他們家隔壁就是昨晚臺風天遭了秧。
人家一家子全轉移到親戚家里頭去了。
隔壁家現在就是棟危房,就怕墻體這幾天被風刮雨浸的也不結石,回頭塌了連累他們家。
李知青只安頓好媳婦孩子,又放下一小麻袋東西,里頭有衣服,鬧鐘,被子啥的。
都是家當啊,能弄走一點是一點。
徐春嬌知道李知青為啥要走,喊人把那幾十只雞裝籠子里一塊放荒屋來。
夫妻兩還真就是放不下那三十多只雞。
這會也不是推讓的時候,老牛家跟著一塊搬運了幾趟,又幫著加固了豬圈,忙活著又是一天。
當天晚上倒是停過雨,惹得不少人半夜披衣起來看過,說一句總算停雨了。
可惜后半夜又開始淅瀝瀝的開始一陣一陣的下雨。
隔天老牛家孩子們爬上圍墻看過,田地已經成了一條淺淺的河……
唯一的好消息是不刮風了。
幾個孩子也很少出去湊熱鬧。
但也經常碰到村里的人,幾乎所有人都愁眉苦臉。
依舊下雨的第四天夜里,二妞先表達了自己的惆悵,問牛進棚,“爸,只要一直下雨,你就一直不用去上班嗎?公家還愿意給你發工資嗎?”
二妞是真的很操心,問:“如果你不上班沒工資,咱們是不是要去撿垃圾啊,怎么做乞丐,我不會啊…”
牛進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