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的幾個人互相使了個眼色,彼此笑呵呵的說著,“沒著你奶奶,找你爸爸呢。”
話落又得再問問牛進倉和牛進家的情況。
先鋒生產隊是大村子,姓氏很雜,足有八九個姓。
今兒來的人里,除了姐妹兩該喊大爺的人是一個生產隊的外,余下的幾個人雖然也姓牛,但都是其他生產隊的。
唯一知道老牛家情況的堂大爺,就得主動說一說兄弟兩如今都在外頭發展,引得余下幾個爭先恐的問大妞,“你大伯和你小叔在外頭一個月能掙多少錢,一個月能花多少錢?”
大妞拎起暖水瓶搖了搖,自動忽略了那一連串的追問,讓人家坐坐坐,自己拎著暖水瓶就要去燒水。
這孩子還怪懂禮貌,幾個大老爺們和善的盯著大妞走進灶房,開始追問二妞上幾年級了啊,啥時候放假啊,作業寫完了嗎,平日里考試考第幾名啊,多少分啊,在學校跟老師同學處得好不好啊.....。
二妞這會還在心里頭數輩分,認清楚今兒來的親戚屬于哪一服的。
一服就是親兄弟,一個爹生的。
二服就是堂兄弟,有同一個爺爺。
三服就是堂叔,堂大爺,就是我的爺爺跟他的爺爺是親兄弟。
四服就是我爸爸的爺爺跟他爸爸的爺爺是親兄弟。
五服就是我的爺爺的爺爺跟他爺爺的爺爺的親兄弟。
小孩還沒咋算明白呢,心不在焉的東回答一句,西回答一句。
人家就故意逗二妞:“學校都教啥呢,背一篇課文來聽聽。”
二妞搖頭不干.....。
幾個大老爺們更得趣,起哄說背一篇古詩給一塊錢。
二妞依舊不干,叨叨給五塊錢也不干。
逗得興起的老爺們哈哈笑,“背一篇,給十塊錢干不干?”
“可以”二妞立刻朝說這句話的人伸手,“先給錢”
“.….”
“......”
外頭,大妞喊二妞,問火柴放哪里去了。
二妞噠噠噠的跑進灶房里。
大妞手里拿著火柴盒呢,只是找了個機會把妹妹也給拯救出來。
二妞壓低聲音問親姐,“他們也不給我交學費,問得那么清楚干啥啊?”
誰知道呢,大妞慢條斯理的掏灶膛底灰。
家里有松針,這玩意往灶膛里一放,吹火筒一吹立馬就能著火。
姐妹兩不用,二妞就坐院子里扯松柏的側枝來引火,大妞慢騰騰的用掰斷竹片細柴放入灶膛。
雖然只是燒個水,但姐妹兩能折騰出忙得腳不沾地的假象來。
姐妹兩磨著洋工好避免親戚的追問,余光邊不斷往門口張望,若是家里大人能在這會忽然出現到大門口,姐妹兩招待客人的使命也就完成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