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翠蘭尋思回信就由自己執筆,最快今兒就能寫完,去市里頭順便寄了。
一大清早的,牛進棚趕著進城陪領導去市里頭開會,直叨叨早著呢。
開家譜的事兒至少得等去了市里頭跟老幺見上面再說。
連帶黃水仙也叨叨著還有建軍的比賽。
其實孩子說的得比賽兩天啦,有六個項目,要比賽兩天的時候,黃水仙都沒怎么聽明白。
她就尋思著游泳還能游出花樣啦,還能耽誤兩天的功夫?
但好歹是個比賽,回頭取個好成績跟老太太報喜。
黃水仙這會手頭忙著準備去市里的行頭,喊小兒子:“趕緊跟上你二叔,記得給你哥請假。”
這會走了兩個,余下的也得忙活。
老牛家現在去市里頭就跟在自留地上溜達一樣自在。
以前出個門都得大早上趕路,就怕三更半夜落路上。
如今市里頭也是有親人接待,哪怕晌午后再走都沒事。
女人們主要也是往輕巧了收拾,黃水仙按著人頭煮了一網兜的水煮蛋帶在路上吃。
城里頭吃雞蛋肯定比鄉下要難吧,畢竟地方就那么大,哪怕帶個院子,養個五六只就到頭了。
她做主滿生產隊收了三斤雞蛋。
土雞蛋個頭小,一斤大概12到13個左右,全部拿稻草一圈一圈的鋪好,要是壞一個她得心疼死。
現在雞蛋不是五分錢一個了,一般賣到九毛五一斤呢。
家里頭錢后也多了很多別樣的心思,比如鄉下食品站,每天定額殺一頭豬賣,里頭職工報表習慣少報八九斤豬肉和內臟。
鄉下食品站職工一般就六七個,每天都能吃得滿嘴流油。
以前知道了也沒啥用,現在手里頭寬裕還能去買。
牛進棚是司機出身,到哪里都極其的好說話。
今早上人五點就去了鄉下食品站拎回來了三斤豬肉。
大妞跟著一塊去的,這會邊看黃水仙騰蛋邊嗷嗷叫一斤豬肉是一塊二,現在雞蛋價格咋都快趕上豬肉了呢。
黃水仙回答侄女,正常得很!
豬肉能放多久,雞蛋又能放多久。
那一斤豬肉炒出來都沒多少,三四個雞蛋做蛋花湯,七八個人喝沒問題。
人把豬肉小心翼翼的放在背簍里,自言自語的叨叨摘點菜去吧。
海島跟別的地方不一樣,反而是冬天的時候菜品最為豐富。
大妞和二妞都被喊去自留地幫忙。
黃水仙叮囑侄女挑西紅柿得挑頭頂六根頭發的那種,捏起來稍微軟軟的,這種包是沙瓤的,拿去給妯娌做西紅柿醬。
黃水仙還扒拉了點油麥菜。
她經常去鎮子里的聯營加工廠,才知道城里菜市場還有拿萵筍假裝油麥菜的。
正兒八經的油麥菜葉子很窄的,而且顏色看起來是青草色,頭也很小。
那萵筍根部特別大,葉子特別寬,摸起來也中間硬硬的,保準不是油麥菜。
她一瞅就能知道,也不知道為啥還有人上當受騙。
青菜不好放,人又琢磨搞點花菜。
花菜口感還不一樣,背梗是青色的,炒起來就是脆的,花菜的背梗偏白色的,那就適合去做湯或者去燉。
花菜的面如果有黃黑色的點,那就是放久了。
黃水仙就按這標準挑了一個脆的,一個面的。
社員對老牛家時不時就往外跑也習慣了,順手給了個自家種的包菜。
海島冬天種的包菜不用打藥,要么就是還沒開始長心的時候打一次驅蟲藥就行了。
現在大部分都是自家吃的,連驅蟲藥都省了不打。
黃水仙還特意查看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