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是偶然。
打從一份月乖孫去面試后,老姚頭一天要翻八百次樓下的郵箱。
今兒信箱里多了兩封東西,老姚頭有預感跟大孫子有關系,拿了屁顛顛趕緊回家。
飯點呢,牛桂枝做的橄欖瘦肉湯,擦擦手接過第一封信還興高采烈的說分配好學校了,再瞧第二封已經開始要要穿鞋出門。
家里來信了,匯款單也到了,牛桂枝奔著立刻把消息告訴親媽去的。
得虧這地兒交通工具也多。
人還瞅見了摩托車。
親媽坐過,還當睡前故事說給姚家旺說過。
牛桂枝等巴士的時候瞅著幾個小年輕騎著飛馳,覺得頗為時尚。
兩邊差距挺大,人平日里也得豎起耳朵多聽著。
比如這邊摩托車叫電單車,汽油叫電油,冰箱叫雪柜,收個工資叫出糧。
人爭分奪秒抓緊著融入,身邊停了輛小汽車都沒發現,直到車窗搖下來才回了神。
牛桂枝開口的時候,硬生生把白同志改為了白先生,這邊都這么叫。
這會人已經換乘過,差不多還有幾站就能到小洋房。
白家老五示意人上車。
之前老太太回家料理事的那兩天,他聽親媽叨叨人怎么還不回來聽得起老繭子,以至于特意派了人跟著去幫了忙,好叫那老太太早點完事早點返工。
那老太叫‘徐春嬌’,他記得死死的,但這閨女叫什么忘了。
人問得很坦然,“你叫什么?”
牛桂枝下意識說:“我沒叫啊?”
白老五頓了頓,爽朗的笑出聲。
后知后覺的牛桂枝卻也是淡定的加了一句,“牛桂枝,桂花的桂,枝的枝。”
白老五頷首。
牛桂枝綁好安全帶就等著坐順風車去見媽。
白老五卻忽然解了安全帶下了車,坐上車后亮了亮一張五百塊的港幣,說:“撿的。”
牛桂枝是實打實的羨慕啊,“你運氣真好。”
白老五微微一笑,表示見者有份,今兒這一單車免費坐。
跟這種說話進退有度的人嘮嗑相當舒坦放松,所以當白老五表示可能得停下車去給一家店給老太太買份常吃的牛雜時,牛桂枝大大方方的的表示她去吧,這位置應該不好停車。
剛才在車上不好干別的事,排隊的時候人正好再看看家書和匯款單。
匯款單上有五萬港幣。
外匯提留款能拿到50%已經頂格了,人不由得夸一句徐家棟好樣的。
也不知道是因為想事情,還是純粹就今兒耳朵背,牛桂枝又聽到人家問自己叫什么。
香江和老家相差得,一樣的東西叫法都不一樣,可能人家這里就這么個規矩。
牛桂枝又自報了一次姓名。
人家白她一眼,又重復了一遍。
牛桂枝才聽清人家問的是加什么。
邊上也有幸災樂禍的,但瞅著牛桂枝提溜著牛雜上了街邊一輛豪車,又慢慢收攏了嘴角。
白老五雖然什么都不說,但牛桂枝瞧得出來,人家八成是聽見了,客氣著沒有點破呢。
白老五余光瞥見人綁好安全帶。
就沖今兒這人搞笑一樣的回答,他短期內應該不會忘記這‘牛桂枝’三個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