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這會在村里當街溜子的幾個孩子逢人就說大人上山逮野雞了,特別的辛苦,特別的愛他們…
哪怕是玩兒,孩子們都心系著家。
大妞和牛建國還邊撿柴火,反正家里頭天天都要用的。
兩個大的還知道分頭行動,大妞帶著弟弟妹妹們扛著撿來的大木料往家里走。
生產隊的社員發現家里頭準備給老人家做棺材板的木料放外頭,莫名其妙沒影了,一路打聽一路追。
落了個兩手空空的大妞在村子中央遇到了同樣兩手空空的牛建國。
人在村尾撿柴火,把人家老頭拐棍給撿了還不說,正好碰見李知青家需要用柴火,還大方的讓出去了。
拐棍燒一半的時候,老頭子就沿路打聽著找過來了,嚇得牛建國趕緊拿出來用水撲騰滅。
老頭眼神不好拿到手沒細看拄著拐走了,沒走兩步拐棍‘噶咋’斷兩節,老爺子頭磕墻起了個包。
雖然人家說沒事沒事,但小破孩還是一路攙扶著伺候回去。
兄弟姐妹幾個垂頭喪氣的碰一塊,剛好就擋住麻醬涼皮的去路。
打從改革開放以后,挑著擔子做小本生意的多了起來,八成就是賣吃的。
幾個孩子絕對是全生產隊零花錢最多的小孩了,發現是沒吃過的麻醬涼皮,那都能按人頭買。
攤主也很高興。
南方人不咋吃麻醬,就怕人家不愛黏糊糊的口感。
人還得跟幾個孩子吆喝幾聲,他這麻醬是正兒八經的純芝麻醬,用小香油調的。
一路從北方人肉背過來…
還有一種花生醬加鹵水弄出來的麻醬,那都是假貨,比不上他的噴香。
幾個孩子多捧場啊,直吸溜口水說真香,邊掏錢邊四處去借碗。
攤主一高興多抓了一把面筋,叮囑等吃完涼皮就把面筋往湯里懟懟接著吃。
幾個孩子買了特色小吃,也不打算擱外頭瞎逛了,直徑朝家走。
只不過一人一碗太醒目,以至于遇到誰都得停下來回答人家買的是啥啥啥,走半天都還沒有到家。
人家做買賣就是一條村子走到底,這會徐春嬌也聽見了。
小老太瞅著涼皮沒剩多少,把家里頭最大的搪瓷盆拿出來全包圓了。
攤主怕老太太節省,還叮囑著涼皮得趁早吃,別看是涼的,但也不經一直放。
徐春嬌壓根就沒聽進去。
家里頭一堆大饞丫頭,大饞小子,
這一天,賣麻醬涼皮的攤主挑著空蕩蕩的擔子,背影輕快,渾身有勁兒。
也是這一天,老牛家老中青三代碰頭后,瞧著滿滿一桌子的麻醬涼皮無言了許久。
徐春嬌想著,剛才那賣涼皮的說啥了來著..
而秦淑芬正跟孩子們對賬,他們買的是一毛五一份,大家都是一樣的價吧。
心很大的兄弟兩則是商量著是地瓜酒配涼皮還是米酒配涼皮,甘蔗酒和山蘭糯米酒應該也行。
這會都在呢,所以當媽的黃水仙就得念叨一下小兒子。
算算日子,明兒就是那孩子出發去省外比賽的日子。
心里頭還想著,外頭就傳來脆脆的一聲:“媽,奶奶回來了嗎?”
和變聲的牛建國不一樣,都聽出來是牛建軍的聲,屋里頭的全呼啦啦的往外疾走,看看是怎么回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