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火柴盒賺的不多,一個月也有一塊兩塊,還累脖子累腰,但是鄉下來錢地方少,她們很重視。
哪怕有養菇這筆收入,趙六娘和黃秀蘭也沒想過放棄糊火柴盒的活。
一個月一塊,一年就十二塊呢。
林昭道:“二嫂別緊張,我沒說不讓你們干,就是怕你們累壞身體。”
“不會!”趙六娘松了口氣,笑著說:“家里倆小子,壓力大,得趁著年輕時多干點。再說了,有活干心里才不虛,我和大嫂心里美著呢。村里不知道多少人羨慕我倆。”
大半年過去,還過了個年,糊火柴盒的活沒瞞住,叫村里人都知道了。
不是沒人說酸話,說林昭有好事只想著倆妯娌,同村的人她是一個也沒想起來,全被趙六娘和黃秀蘭撅了回去。
我們是一家人,有好事當然先想到自己人,誰家不是?別在背后說酸話,有本事在她們面前說。
顧家的兒媳婦沒一個好惹的,有什么不爽的都會說出來,不會因為誰年紀大輩分高而忍讓,專門上門后,明面上的酸話確實沒有了。
這些事林昭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也不在意。
弱者才會抱怨環境。
“行吧,你和大嫂不覺得累就行。要是來不及……晚點交也行,我跟芬姐說一聲就行,不是什么大事。”林昭說。
再過個把月該雙搶了,地里的活很累人,她也怕兩個妯娌為了賺那點錢把身體熬壞。
“放心,我和大嫂有數。”趙六娘說,“去年冬天家家戶戶有收入,爹說今后養菇會成咱公社的特色,這錢一直能賺,我和大嫂養的雞都不往出換了,自家留著吃。”
不光這樣,還有余糧孝敬公婆呢。
去年冬天她大姐過冬的糧食不夠,她給勻出了二十斤和五塊錢。
能本事幫襯親人的感覺真好!
林昭對二嫂的做法表示贊同,“二嫂和大嫂做的對,掙錢就是為自己過的更好,要是扣扣搜搜舍不得花反而本末倒置,身體最重要。”
這話趙六娘常聽林昭說,也是深以為然,雖然還是省吃儉用但是好歹不虧待小家的嘴和胃。
……
五月初,林鶴翎和宋昔微離開東風大隊,前往海城。
這一離開,少說也得倆月才能回來。
林昭和兩個在家的哥哥來車站送人。
“爹,娘,你們到了給我發電報啊,讓我知道你們在哪里……”林昭不舍地說。
她長這么大,一直活在爹娘的眼皮子底下,這是第一次爹娘行蹤不定,林昭心里說不出的悶。
外頭亂,她也不放心。
宋昔微低頭看著揪自己衣角的閨女,嘴角不由上揚。
“都多大了……”她難得溫情地攬住昭昭,絮絮叨叨地說:“給你發電報,一定給你發。你在家照顧好自個兒和四個崽,有啥事找你大哥。”
“我知道。”林昭說。
又看著林鶴翎:“爹……”
話還沒說出口,林鶴翎揉揉她的額頭,“乖乖在家,我們很快回來。”
林昭抿了抿嘴。
“世昌,照顧好家里和你妹妹。”林鶴翎拍拍大兒子的肩膀,叮囑道。
林世昌鄭重點頭,“家里有我,爹,您和娘放心,路上注意安全。”
林鶴翎頷首,瀟灑地朝兒女揮揮手,半攬著宋昔微上了車。
這是夫妻倆結婚多年,第一次單獨出行,都有種回到年輕時候的感覺。
怪讓人高興的。
夫妻倆對視一眼,均從對方眼里看出笑來。
“……等到了海城,我們多轉轉。”林鶴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