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華帝君大婚當日,青冥神君先魔族人一步,率軍二十萬圍攻了天城。
出戰檄文直指他弒君篡位,戕害手足,荒淫無恥,私囚帝姬。
先不管這番言論是真是假,天庭的人是信還是不信,總歸了有出兵的理由,不算出師無名。
為此,青冥還派人在城下大肆宣揚自己曾受過的非人酷虐,點出東華之殘忍毒辣,毫無神性,不配為神界之君。
能坐上高位的,有幾個良善之輩?
便是先天帝,也曾有過雷厲殘暴手段。
但這些東西,你不能擺明面上來講,一擺明面上,名聲就壞了,底下的人就得對你懷疑和失去信任,青冥這招,就純粹是陽謀。
他既得了自由身,又有部下誓死追隨,自己還占了個帝君之子的身份。同華琰一開始所料的一樣,青冥這個二弟,成了他最大的勁敵。
恨只恨,當時想要迫他交出兵符,而沒有立時處死他,如今他重掌兵權,揚幡擂鼓,意欲伐城,還以‘乖謬悖論’之言,攻訐他的聲名,挾嫌以報,華琰理所當然的震怒了。
在得知執明遭青冥‘劫持’的剎那,他便知曉,他這個看似只有幼童大小的三弟,選擇投靠了他的二弟。
他立時派人前去捉拿,但執明何等乖覺,早在他的人來之前,就以心境受損、欲遨四海養傷為由,遁身不見。
另外,更令他暴怒如雷的是,青冥還遣使來說了句私話,只要他肯放了瑤光帝姬,他便退兵。
再加之,魔界傳來的封離已整軍出發的消息,華琰近些時日可謂是水深火熱,千愁百慮,但即便如此,他仍舊堅持完成準備已久的迎后大典。
他一面調集散在天城兩端的南北禁軍,一邊詔書、令邊境幾大元帥回兵馳援,一面放下姿態,派人游說青冥,大言現在并非內斗之際,應攜手以抗來勢洶洶的魔軍,而不應以一己私憤,罔顧生黎。
青冥只回了一句話,讓他放人。
但華琰又怎肯。
他為人雖陰鷙薄情,但拋開那些權力大統不論,他對瑤光帝姬也算有九分的真心。
況且,為帝者,善用謀略手段有什么問題?他堅信自己沒有錯,錯就錯在沒有再更狠一些,早在一開始就應除掉這青冥這個大患。
但現在為時已晚,擺在他面前的只有兩條路。
要么將瑤光帝姬拱手送出,要么使出他埋伏已久的棋子、暗藏于青冥身邊的一名親信刺殺于他。
刺殺成功,他不僅要面臨魔族人的進攻,還要面臨神界失去一員大將,神界很可能不敵的局面。
刺殺失敗,也意味著他再也不能得到青冥軍內的第一軍情,他這個弟弟也將更有理由攻訐他。
盡管內憂外患,情勢緊張,但華琰思索了許久,還是選擇了第二個方案——刺殺青冥。
鹿呦能明顯感覺得到他心情不好,臉色一日比一日陰沉。
往常還有閑心抱著她耳鬢廝磨,但近幾日卻只坐在那里,閉著眼,眉頭緊皺,即便抱著她,也沒有心情再做別的。
鹿呦嘗試以各種辦法想喚醒云晨,但都沒有什么效果,甚至還換來他越來越疑慮的目光,她干脆安分下來,只作一枚吉祥物。
終于到大婚之日,她頂著一張既不屬于自己,也不屬于瑤光帝姬的臉進入碧霄神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