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人不理解,蘇宇都成年了,怎么還擔心父母離異?這種活爹,要來何用?不如離了,假如你有這種說法,只能說時代不同才讓你有這種說法。
這個時代對離異者是很不友好的,如果你不信,那就問問父輩的人,為什么兩個不認識的人,相親幾天就結婚了,生活了一輩子,吵了一輩子,就是不離婚,幾個意思?
只能說拋開劑量談毒性,都是在耍流氓,都說男女平等,女人能頂半邊天,那么問題來了,是這時候的女性更公平,還是二十世紀后的女性更享受公平?
答案顯而易見的,這時候是剛開始,口號喊的震天響,但真正做到公平公正,沒有歧視女性這個目標,相差還很遠,只能說這是好的開始,但還沒有達成目標。
有句話叫寡婦門前閑話多,你敢信,只是男人在寡婦門前晃悠一下,幫個小忙,都會被誤會?比如幫寡婦挑個水,就會有人多想,難道就不能真的是因為可憐而幫忙嗎?
這還算好的,擱在古代,寧可娶從良的妓女,也不娶離異的女子,古人認為被休的女子必然是有缺陷的,也就是違反了三從四德里的某一項,被休了,至于說會不會是男人陳世美,不是女人的問題?則無人考慮。
這種對離異女子的不友好,不僅七十年代有,后世也很多,他們覺得女子經過離異后,就不存在什么愛情了,結婚就像是搭伙過日子,合適就一起過,不合適就離。
這就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你的真心永遠填不滿她的心,你要是突然病倒了,可能得到的不是關心,而是一紙離婚協議書。
反倒是那些從未結婚的初學者,反而沒有離婚的魄力,還在學習,只有第一次是沒有經驗的,第二次,多少帶師學藝了,真情給了狗,無情給了郎。
所以蘇宇母親才四十來歲,蘇宇憑什么要她失去丈夫?那到底還要不要嫁人?說句題外話,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你有生理需求,人家就沒有了?憑什么因為你的不滿意,就讓父母離異?
離異就離異吧,好找也就罷了,大不了蘇宇多一個爹,可問題是不好找啊,即便好找,那蘇宇母親是不是要離開三水灣村?
母親一把屎一把尿把他們兄妹拉扯大了,結果你給她找個老頭打發到其他村里了,別說照顧了,就是兒孫滿堂也未必做得到吧?這就是孝順了?
所以說,有些事,看著惡心,但你不得不忍受,人的出身是無法決定的,何況打劉玉芝的并不是他父親,而是他奶奶,蘇河的那句你先離開吧,并不是針對母親認同奶奶的話,只是不想她再挨打,畢竟夾在兩個女人中間,蘇河幫誰都不對。
所謂旁觀者清,蘇宇能看明白,蘇河不是有意的傷劉玉芝的心,但劉玉芝當時挨了一耳光,情緒失控,自然聽不出這句話出于保護了。
也才釀成兩人誤會,其實蘇宇內心是有對父親怒其不爭的,但這種情緒在漫長的歲月里消磨殆盡了,畢竟失望次數多了,也就不抱希望了。
望著蘇父進入家里,他轉身回了家,至于老院是否洪水滔天,那就不關他的事了,那是人家兩口子的事。
每個人相處的方式是不一樣的,看似嚴厲的父親,可能在母親面前是一個妻管嚴,只是子女不知道,看似威武霸氣的母親,可能面對父親是一個柔弱的女子,這人啊,有多面性,面對不同人,展現的一面不一樣。
這也是為何看似很不搭的兩口子,能和平相處的原因,他們能在一塊,必然有人付出了什么,如果兩個人都強勢無比,不肯退步,那鐵定無法長久在一起。
“回來了?我做了面條,過來嘗嘗。”
一進家門,黃夙娥給他盛了一碗面,是黃夙娥自己搟的面條。
“自己搟的面?我沒記得你有這個技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