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里面,我們通過抽樣的對比研究,赫然發現養殖箱里面的青蟹成長速度比起蟹塘里面青蟹的成長速度要快上許多。
生長速度加快不說,同時存活率也大大的增加,由于每一只青蟹都在一個箱體里面,沒有與其他的青蟹接觸,因此也不會發生因為打架爭斗受傷或者殞命的事情。
我覺得如今已經差不多可以確定,這么一個分箱養殖裝置的可行性了。”譚立興看著顧瀚,神色有些激動的說道。
這些天里面譚立興可是一直待在星辰養殖場當中,除了每天去繁育室待上一段時間,記錄研究一下繁育室里面各種海產的生存狀況之下,更多的便是一頭扎進去了前段時間打造的那個青蟹分箱養殖裝置。
其實起初譚立興對于這么一個養殖裝置并沒有絕對的信心,雖然顧瀚之前提出的理論,看似具備著一定的可實施性。可理論是理論,偉人曾經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只有通過實踐檢驗,才能證明這么一套裝置是不是真的可行。
而通過這些天里面的觀察,譚立興也是驚喜的發現這么一套分箱養殖設備的可實施性。
倘若是這一次星辰養殖場確定這一套設備裝置能夠大大的加大青蟹的成長與存活,實現提質增量的話,那么日后這么一套設備將會大大的提升國內青蟹養殖行業的發展,同時也是有可能把青蟹的價格從動輒上百元給打到數十元的一個位置。
“譚教授,如果真的確定這么一套設備可行的話,到時候我或許會把專利給以較為低廉的價格出售出去,又或者自己弄廠子打造相關的設備,進行出售。”顧瀚沉吟了一句說道。
此前譚立興便已經跟顧瀚聊過這么一個問題,譚立興的態度其實并沒有很多老學究那么的古板,一上來就讓顧瀚把專業給無償的出售出去,甚至是還讓顧瀚盡可能快速的注冊相關的專利。
兩者在專利這一點上面還是達成了一個共識,并且也說了日后出售專利設備的時候,盡可能以一個低價進行出售,畢竟大部分的小養殖戶,其實也沒有想象當中的那么富裕。
“這一點我贊同,同時我最近還在思考,如果這一套設置能夠成功的話,那是不是意味著還能應用在其他同樣是穴居,并且生性好斗的海洋生物當中。
當然了,這一點還是要慢慢去進行印證。
不過有一點,倘若是這一次成功的話,那么是不是意味著至少青蟹這么一個品種能夠實現岸上養殖,只需要打造小范圍的養殖塘,然后幼苗順利成長到一定規格之后,便能從養殖塘里面轉移到岸上的分箱養殖裝置當中。
如此一來,青蟹養殖是不是可以從沿海地區,搬到內陸,比如西北地區,在西北地區實現大規模的養殖。
這樣便可以拉動西北內陸地區的養殖業發展,帶來一定的就業崗位,同時也是能夠讓內陸地區的人民,能夠吃到新鮮鮮美的青蟹,甚至是價格低廉的青蟹。
畢竟如今西北地區或者內陸地區的百姓吃海鮮,大部分都是冰鮮貨,同時由于物流的原因,價格還偏高一些。”譚立興越說越是興奮,臉上也是浮現出激動的神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