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里程碑是系統第一個版本開發完畢,也是只提前了20天。
再看看馮亦如那邊?進度條都要走完了,聽說陳總已經準備匯報公司成立eda項目組把整個703實驗室抽出高斯數據庫項目了。
人比人氣死人。
他翻開筆記本,上面記著陳默當初欽點他時說的話:“項目管理是在鋼絲繩上跳芭蕾。”
“祁姐,”李峰放軟語氣,“我理解你想打造完美架構的心情,但現在不是追求極致的時候。你看看這個,”
他調出馬來西亞子公司的業務簡報,“他們的本地化合規要求突然增加了三項,留給我們的時間真的已經不多了。”
祁燁玲看著對面的李峰,這個曾經在解決方案部有過短暫共事過一年的“老”同事,此刻眼底布滿血絲。
她不禁陷入沉思。
在去年的一個項目,那時的李峰會為了一個存儲過程的優化和她爭論到很晚。
現在卻在不顧一切的推動一個她認為很過時也很將就的方案。
這一次她確信自己是遇到了職業生涯以來最大的挑戰。
在祁燁玲的認知里,應付模塊涉及資金安全。
公司本著謹慎為上的原則,過去10年都沒有做架構調整,很多新需求是通過不斷打補丁來解決的,因此財經領域希望借此次機會,進行一次大的架構調整,一次性解決歷史問題。
她其實是非常想去做完美架構,但由于時間緊迫,方案設計存在嚴重缺陷,無法通過測試。
現在,有兩種選擇:一是繼續修改完美方案,代價是延長渡河erp整體上線時間;
二是采取基于原有架構的妥協方案,先保障渡河erp在馬來西亞子公司上線,以后再解決歷史問題。
祁燁玲站在業務角度,堅持完美方案。
而她初步判斷則是妥協方案不足以支持系統上線。
李峰是一位理性主義者,作為陳默欽點的erp項目經理,他的壓力來自項目整體進度和風險管控。
他認為,保障切換時間是第一要務,有多種方法可以使it系統跑起來,哪怕這是一個不完美的方案。
兩人長久以來都是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
于是,他們決定各自尋求同盟軍。
祁燁玲找到總體組專家溝通,他們也認同新的架構方案,站在了她的一邊。
李峰去找財經領域主管溝通,優先保障項目按時上線,也得到了對方的理解。
現在是最后的決策時刻。
祁燁玲盯著屏幕,突然發現李峰提到的合規條款正是她上周和吉隆坡財務團隊溝通時忽略的細節。
作為架構師,她習慣從技術視角切入,卻忘了業務端的動態變化。
這種認知錯位讓她后背有些發涼,難道自己真的陷入了“架構完美主義”的陷阱?
決策會進行到第二個小時,總體組專家張工發言:“從風險控制角度,我建議采用妥協方案。架構優化可以作為二期項目推進。”
祁燁玲抬頭,看見張工鏡片后的眼神帶著歉意。
幾個月前正是這位專家在架構評審會上力挺她的分布式方案,現在卻因為項目進度的壓力改變了立場。
但祁燁玲再次提出她的完美方案,不出意外的李峰再次反對:“大家不要把產品架構和功能實現的權重看得過高,我自己就是做架構師。而erp是一個系統工程,產品建設只占三分之一,數據割接和驗證同樣重要。我們要綜合考慮項目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