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青山繼續回應,但問題依舊尖銳:“徐董,我承認渡河項目的戰略意義和整合難度。但集團it總裁要掌管的,是每年數百億的全球預算盤子!規劃、分配、控制、審計,涉及全球不同區域的財稅政策、采購法規、匯率風險。陳默在渡河項目上展現了強大的資源調動和‘花錢’能力,成果斐然。但在如此龐大的預算全局管理、風險精細化控制方面,他是否有足夠的經驗和成熟度?閻立在企業bg管理著同等量級甚至更大的預算,有成熟的風控體系和成功經驗。”
鄭青山的質疑,再次繞開技術,直擊財務管理的專業性。
這一次,不等徐平開口,馮庭波“啪”地將一份文件拍在桌面上!
正是那份《華興集團it核心系統國產化三年規劃綱要(陳默修訂版)》。
“小鄭總擔心錢怎么管?好,我們就來算算陳默已經省下了多少錢,未來還能省下多少錢!”馮庭波的聲音帶著金屬般的冷硬,“看看這份他執掌信息技術工程部后強力推行的《三年規劃》!”
她手指用力地點在文件上:
“第一年目標:核心數據庫oracle替換率85%,已完成!僅高斯數據庫替代oracle一項,當年節省的授權許可、維保費用及配套高端服務器成本已經有0.76億美元!這是實打實從西方巨頭嘴里搶回來的利潤!”
“第二年目標:erp核心模塊自主可控率95%,財務、供應鏈等關鍵模塊切換自研系統。馬來一戰已驗證其可行性!一旦全面鋪開,徹底擺脫oracle的天價捆綁,預計年度節約成本不低于1.5億美元!”
“第三年目標:操作系統層深度優化,服務器操作系統國產化率突破99%,基礎中間件、開發工具鏈全面構建自主生態…”馮庭波目光如炬,掃向鄭青山和全場。
話語間越來越激動,“你問陳默懂不懂管錢?那我告訴你,他不僅懂,而且是在用最根本、最戰略的方式‘管錢’!他把原本注定要持續巨額流出、成為沉沒成本的天量資金,硬生生截留、轉化,投入到了構建我們自己的技術底座和未來競爭力上!這種‘管錢’,管的是戰略成本,掙的是未來的生存空間和主動權。未來五年,僅核心系統國產化替代一項,他規劃的路徑就能為集團節省超過10億美元的剛性支出!這,算不算頂級的預算管理和風險控制?這價值,抵不抵得上一個集團it總裁的位置?!”
10億美元!這個數字如同重錘,敲在每位董事的心上。
鄭青山看著那份規劃,眼神劇烈閃爍,一時語塞。
節省巨額成本本身就是最硬核的財務能力體現。
徐平抓住這氣勢如虹的瞬間,把手中把玩已久的建盞放在了一邊。
他給自己倒了一杯茶,然后輕輕喝了一口,目光掃過幾個“反對派”的表情,帶著一種掌控全局的從容。
“諸位,”徐平淡淡的聲音沉穩而充滿力量,“小鄭總提到了戰略格局同時還關注了財務管理。我想強調的是,陳默在渡河項目和在信息技術工程部這半年的作為,展現的是一種面向未來的、破而后立的新型領導力。”
他目光掃過全場:
“他敢于打破對西方巨頭的路徑依賴,選擇一條布滿荊棘但通往自主的‘渡河’之路,這是戰略定力。”
“他能在核心技術攻堅的同時,高效整合內部最頂尖的研發、供應鏈、業務資源形成合力,這是生態構建力。”
“他通過《三年規劃》精準布局,將巨額成本節省轉化為戰略投資,用硬核數據證明自研路線的財務可行性,這是頂級的商業洞察與財務管理力。”
“更重要的是,”徐平的聲音陡然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