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全系高速noa!”陳默的目光掃過蔣雨宏和卞金麟,帶著絕對的信任。
“這看似是巨大的成本項,但卻是我們構建品牌科技護城河、實現真正‘科技平權’的核心。
蔣總、卞總的團隊正在攻關的bev+transforr架構,目標就是通過算法革新,大幅降低對昂貴硬件的依賴,提升系統的魯棒性和性價比。
同時,全系標配形成規模效應,本身就是攤薄硬件成本的最佳途徑!。
想想看,當用戶知道,買華興啟界,不需要額外付費選裝,就能擁有媲美甚至超越特斯拉基礎ap、蔚來nop的成熟高速領航功能時,這份‘價值感’和‘誠意’,值不值這增加的成本?
它直接錨定了華興智能汽車‘技術領先’和‘用戶至上’的品牌基因!
這是花多少錢廣告費都買不來的!”
陳默環視全場,聲音沉穩而充滿力量:
“所以,成本壓力是現實,但并非不可逾越。
關鍵在于,我們敢不敢為真正的未來技術、為用戶的核心價值去投入?
敢不敢用華興的技術整合能力和規模效應,去挑戰成本極限?
敢不敢在別人還在糾結‘夠不夠用’時,我們直接定義‘什么是好用’?”
他停頓片刻,激光筆的紅點最終落回那輛被冷落的5座增程suv效果圖上,開啟了雞血技能:
“至于目標客群和空間布局,周總剛才調出的用戶抱怨數據已經說明了一切。
中型5座suv的‘偽實用’滿足不了真正有老有小的家庭用戶。
六座獨立座椅帶來的舒適性和靈活性,是質的飛躍。
是解決核心痛點的最優解!
我們瞄準的不是那些預算有限、對空間妥協的‘入門級家庭用戶’,而是追求品質生活、對家人乘坐體驗有更高要求、愿意為‘真舒適’和‘真科技’買單的進階型家庭用戶!
26萬-36萬的價格帶,正是這個群體主力購車預算區間。
用越級的空間、領先的三電、標配的高階智駕去征服他們。
這才是藍海!才是壁壘!才是華興該打的仗!”
一連串的剖析,層層剝開了質疑的外殼,露出了內里堅實的技術邏輯、市場預判和戰略雄心。
成本、補能、空間、用戶群......
每一個看似無法逾越的障礙,都被陳默用清晰的趨勢數據、技術路徑和商業邏輯,硬生生劈開了一條通路!
會議室里再次安靜得落針可聞。
這一次的寂靜,不再是震驚和質疑,而是被一種巨大的信息量和顛覆性的視角沖擊所帶來的失語。
周揚看著屏幕上那些代表超充網絡爆發式增長的曲線,以及陳默對“進階型家庭用戶”精準的畫像和定價策略,眼神中的疑慮漸漸被一種豁然開朗的興奮取代。
他似乎看到了一個更廣闊、更具價值的新戰場。
雷厲緊鎖的眉頭沒有完全舒展,但手指無意識地在陳默列出的電芯成本下降預測和三電系統優化空間的數據上劃過,似乎在重新評估可行性。
供應鏈的王副總也不再說話,只是低頭在自己的筆記本上飛快地計算著什么,臉色變幻不定。
姚塵風臉上猶豫之色已經褪去。
他發現自己居然被陳默這套“品價比+技術碾壓+錨定未來”的組合拳打服了。
陳默不僅指出了問題,更描繪了一個格局更大、想象空間更廣闊的未來圖景。
這讓他感到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你媽的,到底誰負責市場營銷和運營啊?
到底是誰給誰畫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