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平這位華興的二把手,最擅長的就是布局未來,最不能容忍的就是錯失戰略機遇。
“好。”徐平拍板,“這事我親自抓。王宏斌,政策與標準專利部所有資源向此傾斜,成立專項攻堅組。需要協調什么資源,直接找我!目標:鵬城首批牌照,必須要有華興的名字。”
如今,目標達成。
這張提前一年攥在手里的牌照,是陳默為華興智能駕駛搶跑埋下的第一塊基石,也是他重生歸來,扭轉前世軌跡的無聲宣言。
“王總監,辛苦了。這個頭開得漂亮!”徐平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手指在紫砂壺上輕輕摩挲。
“牌照拿到了,接下來就是真刀真槍上戰場了。
雨宏,金麟,該你們了。
啟界5能不能在明年年底如期亮出我們的‘智能獠牙’,就看你智能駕駛產品線的真本事了。
兩周前立項會定下的調子,落地方案進展如何?”
壓力瞬間傳導。
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到蔣雨宏和卞金麟身上。
蔣雨宏推了推鼻梁上的金絲眼鏡,這位海思麒麟970的主架構師,也是華興智駕的技術領袖,身上有股子一般只能在年輕人身上才能看到的銳利。
他沒有立刻回答徐平,而是目光轉向陳默,帶著請示和確認的意味。
陳默微微頷首。
蔣雨宏這才點開面前的筆記本,沉穩的聲音在會議室響起:
“徐總,姚總,陳總。
根據兩周前戰略會議明確的‘全系標配高速noa,高階能力按需訂閱’的核心定位,以及陳總提出的‘空間釋放、純電優先、智能領先’整車協同要求,智能駕駛產品線已初步完成技術路徑重構和資源調整。
“首先,是基礎能力與量產保障。”蔣雨宏切換ppt,畫面顯示出一個清晰的系統架構圖,核心是“感知-預測-規劃-控制”的鏈路。
“目前,我們基于量產車規級硬件平臺,當然當前以德州儀器tda4系列為主,下一代平臺正在聯合海思預研中,全力攻堅l2.5級功能包,目標是在2019年q4啟界5量產交付時,實現穩定可靠的落地。”
他激光筆的紅點精準移動:
“縱向控制強化:全速域自適應巡航(a),覆蓋0-130k\/h,目標是在標準工況下,如高速跟車、擁堵緩行,實現媲美甚至優于特斯拉ap(auilot)2.5系統的平順性和跟車邏輯。
目前算法核心已凍結,正在結合實車標定數據進行大規模仿真和封閉場地測試。
關鍵指標——跟車時距穩定性、加減速平順性、對切入切出車輛的識別響應速度,這些指標的仿真數據達標率超過95%。
實車測試達標率約85%,剩余難點在大雨、濃霧等極端天氣下的傳感器衰減補償策略優化。”
“橫向控制優化:車道居中巡航(l)與智能限速。
l核心是車道線識別與保持的魯棒性,尤其是在車道線模糊、缺失或臨時施工路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