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可費錢了,小小的一本書就幾百文,更不要說筆墨紙硯束脩這些了。
讀書的娃子就是吞金獸,多少錢都不夠用。
桂哥兒上次跟著孫山在金陵得了一筆錢,加上平時的工錢獎勵,加起來也有七八十兩。
這一筆巨款在蘇氏那里存著。
除去成親和建房子用,應該還剩。
等娶妻生子,距離娃子長大得有幾年時間,這段日子可以好好存錢,肯定能夠讓家里的小子去讀書。
如果到時候真的沒錢讀書,就向山哥借,最多跟他打工慢慢還。
桂哥兒把自己的計劃說給蘇氏和孫伯民聽。
孫伯民拍了拍桂哥兒的肩膀,贊賞地說:“不錯,考慮得真周到。行,就建兩間青磚屋,以后孩子長大了,再繼續擴建。一下子建四間的確惹人眼紅。咱們要低調再低調,不能露出錢財來。”
黃氏,蘇氏,孫伯民,桂哥兒這么商量,那么商量,決定一過十五立即動工建房子,等建好房子后,立即成親。
因為明年二月份三年一度的會試又拉開序幕了,孫山會再一次赴京趕考。
孫山從書房走出來,聽到桂哥兒的計劃,點了點頭:“桂哥兒,就按照你說的這樣建。家里人少,就建少些。等人多了,力量大了,就可以繼續建。”
雖然孫家村的村風不錯,但桂哥兒一個“孤兒”,如果“暴富”,難免惹來不必要的麻煩。
孫家村大多數人還是住毛坯房,青磚屋那是少之又少,桂哥兒還是不太打眼。
建兩間青磚屋,村民們還覺得理解,跟孫山那么久,總會存到這么一點兒錢建房子的。
如果再“豪華”就會引來各方面的猜測,還是保持低調好。
孫山領著云姐兒去了一趟黃陽縣。
一來探望洪秀才以及在洪氏學堂幫忙授課。二來關心關心唐縣令的最近生活情況。
孫山找了章主薄,又找了曾大東家的姐夫曹班頭打探消息。
得出結論:唐縣令跟以前一模一樣,沒什么變化。至于內宅好似更平靜了。
孫山不由地皺起眉頭,陷入沉思。
不知道唐縣令打算當什么事也沒有發生,還是暗地里憋大招。
不管哪種情況,都不能掉以輕心。得要循規蹈矩的做事,不能讓唐縣令抓到把柄。
至于當初答應推薦和資助魯大娘的兒子到府城讀書,孫山為了不顯眼,不僅推薦了魯大娘的兒子,還在洪氏學堂挑選了兩個成績最優秀的學子一起到府城讀書。
三名學子包括魯大娘兒子在內的學子,歡喜溢于言表,對這孫山一番感恩戴德。
這樣的機會,沒有實力的人是沒辦法推薦的。
像洪秀才,就算搭上不少關系,也難以得到推薦信。
孫山在漳州府府學名聲是有的,畢竟他是那屆唯一上榜的舉人,加上在府學就讀過,認識府學的教授。
孫山送上些厚禮,很快得到反饋,把洪氏學堂的三名學子塞入府學的“童生班”。
至于將來有什么造化,全靠個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