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二集團軍和紅三集團軍,總人數同樣達到了3萬。
因為更側重掩護,所以各自只配備了一支山貓合成旅。
但是他們各自配備有兩支混成旅。
混成旅則是由兩個加強步兵團,一個152毫米口徑重炮團,
一個由20輛59式坦克組成的裝甲營,一個高射機槍團,以及一個旅直屬炮兵偵察雷達連共同組成。
而加強步兵團的配置同樣豪華,輕機槍、40火、紅外熱成像設備等直接下放到班一級。
每個排都有自己的60迫擊炮班,還有專門負責點殺敵人重要人物的85式狙擊班。
如此豪華的陣容,要是蘇文見了都得說聲“牛掰”。
三個集團軍,總共10萬人的兵力,如果只是單純的對攻。
首長們包括蘇文在內,他們都想不出怎么可能會輸。
唯一的變數就是后勤補給。
如此多的機械化部隊,光是油料的供應都是海量的。
為此,蘇文又從現代采購了5000噸成品油,
加上陜北的自給自足,完全能夠滿足機械化部隊的消耗。
至于說武器彈藥方面,早在蘇文那邊的各級首長,猜到了紅軍的意圖之后。
便立刻安排好了生產線,全力生產跟紅軍手里的武器裝備,相匹配的武器彈藥。
短短的一個月,蘇文光是各型號子彈便帶過去了將近5億發。
至于說各口徑炮彈,目前紅軍手里儲備了大概有4000多噸,足夠一場高烈度戰役。
而且考慮到拿下魯省之后,蘇文會過去錨定坐標,之后再送過去更省事一些,所以并不急于一時。
空軍方面,所有飛行員包括學員在內,全部停下手里的訓練任務,進入戰備狀態。
經過一個多月的空投訓練,駕駛運-8的飛行員,完全能夠準確的投送物資補給。
所以后勤補給方面,如果沒有太大意外,應該能做到萬無一失。
光有上面這些準備,沒有軍事計劃肯定不行。
經上級首長研究決定,整個突進計劃大致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東渡黃河之后,部隊沿汾河谷底向南推進,經臨城、運城直插晉南盆地。
那邊地勢平坦,非常適合機械化部隊快速推進。
同時晉南是糧倉,紅軍可以適當的進行糧食補給。
除此之外,即使我軍諜報人員已經得到了國府不會出手干預的命令。
為了防止他們跟鬼子沆瀣一氣,對紅軍兩面夾擊。
第一階段最重要的戰略目標,仍然是控制同蒲鐵路,暫時切斷鬼子和國軍的南北交通線。
第二階段,穿過河北平原,深入魯西。
首先從晉南向東南方向挺進,進入冀南平原。
那里同樣地勢平坦,非常適合機械化部隊高速推進。
必要時還可征調平漢鐵路的運力,保證后勤運輸。
第三階段,也是最為兇險的階段。
從魯西出發向沿海推進時,沿途全是魯省核心地帶。
原本是打算避開這些地方,從沂蒙山北邊突入半島。
但此時的魯省的地方軍閥,已經在暗中跟鬼子有所勾連。
即使沒有做出具體的叛國舉動,但保不齊在紅軍兵鋒的刺激下,對方難免狗急跳墻倒向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