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他這樣沒有親身參與過當初大戰的人都能從阿水的描述中感受到,趙國這次就是奔著攻城屠城來的,兩國之間倘若沒有大的恩怨,趙國絕對做不出這事。
所以,此前趙國與齊國之間,一定發生過什么事。
除此之外,如果兩國之間政治上出現了不同意見,鬧出了大動靜,不可能不提前告知與邊關的這些將士們,讓他們早做準備,而且國家也該進入備戰狀態。
然而齊國王族這頭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死了一樣。
面對邊城的求援,他們完全無動于衷,連一粒米都沒有給,事后還出現了不知道哪里來的幾千死士,對著風城僅剩下的殘兵傷將進行了肆意屠殺。
而這些,與平山王有關么?
倘若有關的話,他的動機又是什么?
被趙國買通賣國?
這一點,在聞潮生看來完全可以剔除。
平山王根本沒有出賣齊國的理由,因為趙國能給他的,齊國也能,如今他在齊國已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齊國國力又完全不遜于趙國,他賣國沒有道理可言。
總不可能趙國讓他一個齊國的王族來做王吧?
退一萬步講,哪怕趙國真的這般喪心病狂,平山王也不太可能被買通,如果他對王位感興趣,那十年前先王駕崩、齊國政變,他直接去爭就好了,不必花費這般大的心思去扶持只有十二歲的齊王上位。
總而言之,聞潮生覺得平山王根本沒有做這一切的動機,但如果不是平山王做的,又會是誰呢?
當時風城被趙國攻殺時,齊國王室究竟在干什么?
那不是一千、一萬人,那是足足四十萬!
對于如今的齊國而言,這個數字就算沒傷及元氣,怕是也對國力造成不小的影響了。
聞潮生揉捏著自己的眉心,最終只能長長呼出一口氣,走入雪幕開始練劍。
他雖然想不通,但明白一件事,那就是當一件事情越是反常,越是不符合常理的時候,就證明這件事情之中越有復雜的隱情。
眼下,他沒資格去直接調查關于風城的事,想要還原當年事情的真相,首要的任務是快速找到劉金時留下的東西,并且想辦法送到玉龍府的手里。
聞潮生于雪中一遍又一遍練著阿水教給他的控力,起初心頭尚有無數雜念,慢慢的,身體隨著不停發力熱了起來,心也隨之靜下,他以劍做筆,動作愈發流暢,直至凌晨時,聞潮生才氣喘吁吁地將劍歸鞘,給自己溫了幾杯開水飲下,這才又提筆蘸水,在青石板上書寫。
一點、一豎。
一勾、一提。
已然初具筆法。
ps:晚安,明天要賣書了,事情有點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