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常遇春帶著朱允熥上殿的那一刻,朱元璋都猛的站了起來,神色激動的看著常遇春。
洪武二年,常遇春暴卒軍中。
有人說,他殺孽太重而死!
有人說,他多次逆轉局勢,是違逆天道,為天不容。
當然,最合理的解釋還是說他在戰場上太拼了,留下了許多病根和后遺癥,所以突然暴斃。
但無論如何,他的功勞之大,無可匹敵,唯有徐達能比。
可二人終究路子不一樣,一個主帥,一個主將。
一個謀略部署,一個沖鋒陷陣。
無論再厲害的謀略部署,若是沒有一個猛將上陣殺敵,去執行的話,也是徒勞。
而常遇春就是屬于指哪兒打哪兒,而且心思單純,忠心耿耿。
自從跟了朱元璋,他就是先鋒,一路上橫推所有敵人,無往不利,百戰百勝。
他不僅多次救將領,多次援助解圍,更是在鄱陽湖一戰,救了朱元璋,扭轉局勢,大敗陳友諒。
可以說,朱元璋半壁江山,都是常遇春沖鋒陷陣打出來的!
沒有常遇春,絕對沒有朱元璋。
所以常遇春的地位,絕對沒得說。
否則朱元璋不會非要讓朱標娶常遇春的女兒。
只可惜,常遇春英年早逝,還沒有來得及享受。
而朱元璋當年得知常遇春死了,也是第一次哭的稀里嘩啦的。
甚至寫了首詩,說自己兒女死了也未必哭得出來,但常遇春死,他卻淚濕一地。
畢竟,天下一半都是常遇春打的,可常遇春卻沒有享受半點,就死了。
這也是朱元璋的意難平。
而今看到常遇春,朱元璋自然是無比激動。
他當然立馬就明白,這肯定是朱允熥復活的,所以非常開心,立馬走下丹壁。
周圍的百官,也都目瞪口呆。
尤其是文官們,天都塌了。
洪武一朝,因為是開國的原因,武勛地位高的可怕,文官里當初厲害的李善長這些,也是淮西黨。
后來,淮西武勛開始老的老死的死,杖打的少了,文官們要以治國而崛起,本想著最多等到第二代皇帝登基,就能徹底壓過武勛。
結果沒想到,朱允炆這個幾乎板上釘釘的二代皇帝突然沒機會了,文官崛起更加艱難。
現在倒好,死去的武勛還開始復活。
這叫什么事?
淮西武勛本來也就以藍玉為首,可現在冒出來一個常遇春,那是讓藍玉都怕的人啊。
所以不難想象現在文官們心里有多絕望。
這朝堂上的爭斗,從來都是暗地里的較勁,可眼下,似乎天秤越發傾斜!
再看朱元璋,此刻已經上前:
“遇春,果然是你!”朱元璋一把抓住常遇春的手。
常遇春也很激動,畢竟和朱元璋那么多年感情了,兩人之間沒有那么多別的心思。
甚至因為常遇春比較單純,只一味知道打仗,所以朱元璋都擔心他太老實,多次教他要智勇雙全,不可一勇冠之!
別的皇帝都是怕臣子太聰明,尤其是武將太聰明。
可朱元璋卻怕常遇春不夠聰明,還教他聰明,可見信任和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