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爺,打,狠狠的打,打死他,反正我能復活他,千萬別手軟。”
朱元璋直瞪眼:聽聽,這他么是人話嗎?
不多時,朱五四穿上鞋,舒服的拉著朱允熥去永壽宮,要和他喝茶。
陳二娘、馬皇后、常氏,這老朱家的三代媳婦兒,都坐在一起吃著點心。
受傷的只有老朱一個。
他揉了揉屁股,不用想,全鞋底子印。
“這個朱允熥,一點虧不吃啊。咱還沒打他呢,先挨一頓打……”
“不行,這樣下去可不得了,啥時候是個頭啊?讓孫子騎頭上了……”
老朱仔細思索,決定,無論如何,給朱允熥找個事兒做。
上次說倭國使臣要來,朱元璋讓禮部配合朱允熥接待。
結果倭國使臣還沒到,也是給老朱愁不行。
他們到了,朱允熥就轉移注意力去收拾他們了,自己也落得清閑啊!
想到這里,就準備回去叫來禮部的人問問。
回到武英殿,才發現朱雄英把一堆奏折全推地上了,顯然現在不光是朱允熥有意見,朱雄英意見也很大啊。
這讓老朱心里無奈,自言自語說:
“咱不就是做了億點錯事?這倆孫子至于嘛?”
要是讓朱允熥和朱雄英聽到這話,估計得出來嘴給他撕了。
扶妾上位,立庶廢嫡,還至于嘛?歷史上誰家能這么干的?也就老朱這個奇葩獨一份了。
關鍵在這之前,還信誓旦旦的,立下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廢話,自己就把臉打了!
他還委屈上了。
好啦,現在得罪朱允熥不說,朱雄英也得罪了,兩孫子都不幫他,于是自己這個男人家,就只能繼續自己苦逼的看折子了……
沒多久,禮部尚書李原名來了。
“陛下,不知叫臣來,所為何事?”
朱元璋說:“倭國使臣不是說來京?這么多天了,怎么沒動靜?”
禮部尚書李原名說:“不知道啊,他們一直并沒有具體說明來的時間,也沒有向大明匯報實況。現在是才出發啊,還是在路上,都不知道!”
“這群海外島民,就是沒規矩,罷了,你禮部多關注點。這次倭國派使臣來,大概率不是什么好事。”
李原名點頭,說:
“陛下,依臣看,倭國怕是有狼子野心。起碼,有對大明不臣之心啊!”
這點朱元璋當然明白,畢竟元朝時期,倭國就和元廷發生了不少摩擦,導致雙方關系惡劣。
而到了明朝建國,朱元璋要各國來朝,起碼周圍二十幾個國家都乖乖來了。
唯獨倭國沒有來。
于是,洪武二年、三年,朱元璋都派使臣去倭國。
結果都以鬧僵收場,那時候倭國也是南北混亂,各自為政,就因為朱元璋的強勢,居然反而讓倭國內部團結了一些。
后面,也基本上是對大明敵視,好幾次差點直接爆發沖突。
尤其是倭寇問題,倭寇是倭國的一些武士浪人之類的,漸漸成了氣候,跑到大明沿海各地勾結海盜、土匪,為非作歹。
但這些倭寇說是和倭國朝廷無關,實際上背后千絲萬縷的關系非常復雜。
否則當初也不會和胡惟庸勾結,畢竟一群賊寇再厲害,能和大明宰相勾結?
所以,背后必然是倭國朝廷的支持,說是倭寇和胡惟庸勾結,實際上是倭國和胡惟庸勾結。
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倭寇問題,還是勾結胡惟庸,亦或者是幾次都不愿意臣服大明等等,都可以看出,倭國狼子野心啊!
尤其是如今,倭國內部問題解決了,南北已經統一,突然派使臣來大明,意味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