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這回真差點嚇尿了。
因為朱允熥說出了一個讓他匪夷所思的計劃,并且還不等他反應過來,就已經準備實施了。
這個計劃就是大家都忽略了的漏洞。
朱元璋裝病讓朱允熥上位幫他處理朝政,目前皇室人雖然多,但能依靠的,無非就是朱允熥和朱雄英。
可朱雄英還小,只能朱允熥上。
朱允熥又是非常頭疼處理朝政的,幾天下來人都要廢了。
要不怎么說明朝皇帝短命?
就因為明朝廢除丞相制度,讓皇帝直接對朝政負責,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
尤其是朱元璋時期。
有人就說了,內閣啊,搞內閣啊……
明朝的內閣,本質上和丞相制度沒區別,只是權力分化了。
把丞相的權力分成內閣議事擬票,再送到太監那兒決策。
內閣加太監就是丞相。
可朱元璋費盡心思把丞相制度廢了,還能讓你用另一種方式,把丞相的權力再體現出來?
那以前廢丞相干啥?
之所以朱允熥也沒有提過整內閣這個東西,是因為朱元璋早就試過,他覺得不行,處理事物分歧大不說?
長久下去權力會很大,是繼丞相之后又一個威脅。
而朱允熥作為一個穿越者,他更加清楚明朝后期,就是被內閣和太監掌控,兩邊斗。
明朝滅亡,原因很多,而內斗,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
弄一個內閣,就意味著皇權再次被分走,權侵朝野的事還會出現。
而太監掌權更是不行。
朱元璋為了避免太監掌權,特別規定,太監不能有文化。
目的就是為了避免歷史上出現過的宦官專權之事。
可以說,朱元璋的考慮非常多。
知道丞相的威脅,就廢除丞相。
害怕宦官專權,就不準太監讀書。
擔心外戚干政,就不準外戚擔任重要職位等等。
這一系列措施,可以預防大多數歷史上出現過的皇權受威脅的問題。
只是可惜,到了朱棣、朱瞻基這些后人手上,內閣出來了,太監還必須有文化,還得替皇帝掌印、決策、批紅。
以至于亂的不行,朝廷成了各集團爭權奪利的地方。
朱元璋是有眼光的,他看到的問題,在極力避免,無非是自己累點。
在他看來,當皇帝嘛,哪有輕松的?責任得自己扛上啊。
結果歷史上,后人們又親手把朱元璋收回來的權力,放出去。
顯然,朱允熥明白這些,他不會輕易弄出什么內閣,更不會讓宦官專權。
最多就是弄一個智囊團這種,沒權力,沒背景,沒地位,沒官職,只能出腦子,替皇帝出點子。
但決策權一定要在皇帝手上。
可這,也累……
并且弄出這個東西,并非一朝一夕。
朱允熥現在也無心搞這些。
在他看來,眼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老朱干掉,再復活老朱。
畢竟,系統幾次都說要升級了。
說明最近,能復活的親人都會復活。
朱元璋死了的話,短時間肯定復活。
自己就能避免當牛馬了!
“爺爺……孫兒……治你病,要你命……”
朱允熥摸出早就準備好的匕首,對著老朱的脖子就抹過去,嚇得老朱雙腳一蹬,急忙后退,躲過一劫。
他可不想死,雖然知道朱允熥能復活親人,但鬼知道要多久?
別說朱標了,就說朱樉吧,還在太廟里挺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