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的側面,那道五十多歲的身影,一直緊緊的盯著朱元璋。
雖然朱元璋沒有在龍椅上坐著,而是站在下方,但依舊吸引著他的目光。
他看了很久,基本上確定,這就是朱元璋。
“他都這么老了?比我還老……當年我死的時候,他才不到三十吧?”
他自言自語著,心里很復雜,繼續暗中觀察。
他不知道自己怎么會在這里,但是他知道,自己好像是被誰復活了。
如果那個人就是朱元璋,這豈不是已經是幾十年后?
……
朝堂上!
大家都沒有發現,大殿一側多了一個人。
因為這時候,大家都在討論漲工資。
朱元璋也不知道漲工資這事兒,把他叫來干什么。
當面告訴他,他定的工資太低了?
其實,這就是朱允熥又一個立威的法子。
他能踩著父親朱標的兇狠,立一個仁善的名聲。
也能踩著爺爺朱元璋的吝嗇,立一個善待百官都名聲。
這些,都是立威!
百官都很開心,朱允熥主動讓他們討論,讓他們說說看,百官的俸祿應該多少合適。
其實這就是非常會做人,如果朱允熥一開口就定了,那沒漲太多的話,大家反而未必領情。
朱允熥讓他們自己說,他們肯定不敢說多了。
若是說的合適,那就同意了,說少了,那就再加點,怎么樣都顯得朱允熥是妥協他們,為他們好。
百官也都開始議論。
最終,他們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漲一倍。
說完后,一個個都小心翼翼的看著朱允熥,生怕朱允熥覺得太多了。
實際上,不多!
甚至從原本的俸祿來看,明朝還不如宋朝官員的零頭。
畢竟宋朝縣令差不多一年銀子二百兩左右,和三品的曾秉正差不多了。
這還不算宋朝的實物補貼,縣令一年就有五十石左右糧食。
各種布匹,衣服,等等。
可那曾秉正的二百兩俸祿,都是給的米折合的,并不是直接給銀子。
另外還有少量寶鈔。
寶鈔這個東西,說是紙幣,可因為老朱不懂金融,缺錢就大量的印,就導致通貨膨脹,寶鈔貶值,到后來甚至擦屁股的不好用。
所以不提也罷!
朱允熥是要撥亂反正的,工資就是錢,發銀子就對了,發糧食和寶鈔,這不是耍流氓?
他此刻看著下方的百官,沉默良久才說:
“既然如此,自即日起,官員俸祿全部翻三倍!”
此話一出,百官都大驚。
他們沒想到朱允熥不僅漲,還是翻三倍?
要知道,他們也只是想著翻倍而已。
本來想著,曾秉正這種兩百兩一年的,變四百兩。
結果朱允熥告訴他們,漲到六百兩。
這就太驚喜了。
這還不算,朱允熥繼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