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疑惑:“是什么?”
“爺爺定了個規矩,天下凡皇子皇孫,皆可封王,分為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等等,足足八個等級。
這些爵位,都是可以世襲罔替的。如今第一代,便有二十多個親王,就意味著明朝從現在開始,最起碼已經有二十多個親王要繼承。
而親王們又有很多兒子,除了世襲他們親王爵位的兒子之外,其他兒子都要封為郡王,也就是起碼有幾十個郡王。
然后再往下,皇帝的兄弟兒子們都是親王,孫子郡王,下一代的皇帝又有親王郡王。那么親王郡王,每一朝每一代,都在不斷的增加。
郡王更是成倍的增加,還不說鎮國將軍、輔國將軍這些爵位,更是呈幾何倍數的增加。不說以后的皇帝會封兄弟和兒子為親王郡王。
就說現有的二十幾個親王,他們在幾十年后,百年之后,會有多少子孫后代?他們的子孫后代每個都有爵位在身上,或高或低。
這將是一筆多么大的開銷?你或許不明白什么叫做幾何增長。
但是,一顆種子扎根大地,開花結果之后就會有無數個種子,繼續落到地上開花結果,出現更多的種子,如此循環。
這個道理這樣講你能明白嗎?”
朱允熥其實說的非常簡單,也只是點到為止。
而朱元璋則是立馬明白了朱允熥的意思,對朱允熥說:
“其實,我聽朱厚照他們說過,咱大明到了中后期啊,天下的皇親國戚實在太多,朝廷不堪重負。咱大明窮,正如咱所說,一開始就窮,沒想到居然一窮到底。”
朱允熥沒有說話,既然點到為止,那么他相信朱元璋已經明白了他的意思。
而朱元璋沉默了一會兒之后,也是不矯情,直接就對朱允熥說:
“允熥,你有什么想法盡管說。”
朱允熥說:“很簡單,取消世襲罔替。不管是什么爵位,兒子繼承父輩的爵位,便自動降一級。
比如四叔是燕王,屬于親王。那么他兒子朱高熾繼承過來,就降一級成為郡王。而朱高熾的兒子繼承過來便是鎮國將軍。
至于其他的那些,也是繼續降級,比如朱高熾繼承過來是郡王,而朱高熾的弟弟們,則比朱高熾低一級,是鎮國將軍,如此遞減。”
朱元璋說:
“那如此一來,豈不是八九代人過后,就成了普通人?”
朱允熥說:“如果他們不變成普通人,而是個個都身份尊貴,由朝廷養著。
那將來就會有數萬人白吃白喝,還地位不低,朝廷養得起嗎?
你要把老朱家的所有子孫全部供養起來嗎?這樣的國家怎么能不完蛋?”
朱元璋沒想到朱允熥說的如此的難聽,頓時有些語塞。
而朱允熥又繼續說:
“我也不是完全斷絕了他們的機會,在他們正常爵位遞減的這個過程中,如果有誰能夠表現很好,立了功。
那么,朝廷可另外進行封賞,對其進行加爵,比如原本是個鎮國將軍,若是立了大功,可直接升爵成為郡王,乃至親王。
這樣一來便不是把他們當成豬去養,而是有能力的,便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對朝廷,對老朱家作出貢獻,得到更好的待遇。”
朱元璋聞言微微的呼了一口氣,他知道,不管他同不同意,朱允熥一定會做。
還有這時候,朱標也開口:
“爹,我覺得允熥這個方法挺好的。”
聞言朱元璋苦笑一聲。
“既然如此,咱還能說什么?允熥這個做法是對的,咱也不得不承認,這個問題應該解決。那就這么做吧。”
朱允熥滿意的點了點頭,對朱標說:
“太子,擬旨吧,明天早朝,就將這削藩,進行到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