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在接到系統任務的時候,就開始寫圣旨,準備好了,傳位詔書。
準備這幾天找個合適的機會,就將此事宣布下去。
然而朱允熥也完全沒有想到啊,自已老爹還沒等到自已要給他下達傳位詔書,就已經在開始準備造反的事情了。
當然說造反說的有點難聽了。
用李承乾的話說是要搞一個玄武門之變,而朱標也覺得玄武門之變也不好聽,真的好像自已是要奪自已兒子的皇位,是在逼宮。
在朱標看來啊,這就是家里面,一個不合理的事情,解決一下而已。
往大了說是國家禮儀,皇室禮儀,往小了說就是父親和兒子之間,誰先當皇帝這個事情。
位置轉換一下罷了。
在朱標看來,這皇帝朱允熥當,或者說他自已當,都是一回事,早晚啊他也能當上這個皇帝。
可是也不能太晚呀。
而且現在,面子上實在是過不去啊。
還是得說啥想辦法,先把自已這個皇位當上,再傳位給朱允熥,在他看來才是合理的。
不管怎么樣,這幾天這朱標算是忙壞了,一邊暗中和文武官員們聯系,一邊和李承乾計劃著如何來實現計劃。
李承乾的意思是,到時候讓這些個武將們帶上兵馬,直接從皇宮后面的玄武門進入皇宮,然后控制住整個皇宮。
玄武門之變,之所以被稱之為玄武門之變,就是因為事情的重要發生,或者說決定性的位置發生在玄武門。
玄武門是皇宮的后門,相對來說,要比皇宮的正門更容易進。
守衛也沒有那么的嚴格。
一旦是自已能想辦法,突破了玄武門,進入到了皇宮之中,將皇宮控制住,那么就可以進行逼宮。
當初李世民就是在玄武門控制住了整個皇宮的局面,然后才能夠逼得李淵立他為太子。
也是在玄武門,李世民把自已的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給殺掉了。
而后來李承乾也模仿自已的父親,搞個玄武門之變,只可惜輸的一塌糊涂。
朱標當然不可能把事情搞得這么嚴重。
他最多就是帶著文武官員去找朱允熥,然后用他父親的身份,以及各種禮法規矩等等,包括文武百官對朱標的支持等等來,讓朱允熥意識到,皇位確實應該由朱標來坐。
不管怎么說,朱標還是有分寸的,可李承乾就是純粹的看熱鬧不嫌事兒大。
他一直建議朱標要做好兩手準備,必要時需要動用武勛們手底下的兵馬,來武力解決。
可朱標顯然不會這么做,他認為事情沒那么嚴重,他也不會這么做。
跟自已的兒子刀兵相向,他還是干不出來的。
況且也沒必要,真要是這么做的話,那他還不如就做個太子。
因為要真這么做,朱標一定會被朱元璋和馬皇后打死的。
總之這兩人商量來商量去,最終朱標還是決定,到時候只是帶著文武官員,那些支持他的人,在朝堂上苦口婆心勸朱允熥退位,讓朱標當皇帝。
這件事情,朱標敲定之后,就開始做好了具體的計劃。
并且將這些計劃,傳達給了那些支持他的文武官員們。
這些個文武官員們在得到計劃之后,還略顯失望。
畢竟朱標這事兒搞得也太小打小鬧了吧?
這完全夠不上造反呀。
合著,最多就算是一個逼宮。
甚至仔細想一想,頂多就是把文武百官帶上去說服朱允熥,讓朱允熥退位,讓朱標當皇帝。
這連逼宮都算不上,哪有逼宮是靠說服皇帝退位的呀?
這逼宮向來就是逼宮的人手握重權,逼迫皇帝退位讓賢之類的,逼迫皇帝做出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