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朱允熥說,朱瞻基閑的沒事就教太監識字學文化那一瞬間,中年朱高熾,老年朱棣,都悚然一驚。
兩人不自覺的額頭就冒起了冷汗。
這讓中年朱莉跟少年朱高熾有些疑惑,那中年朱高熾就對老年朱棣說:
“這孫子教太監識字,你緊張什么?打也不是打你啊。”
老年朱棣咽了口唾沫,擠出一次笑容說:
“是是是,跟咱們沒關系。”
然而那中年朱高熾,卻是緩緩的退到了中年朱棣的身后。
與此同時,朱元璋的臉色已經陰沉了下來,他在聽到朱允熥說朱瞻基閑的沒事,就教太監讀書,識字,學文化的那一瞬間,腦子里仿佛都短路了。
緊接著一股怒氣從腳底板直竄天靈蓋。
朱元璋曾經定過嚴格的規定,不準外戚干政,不準宦官干政,這些都是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吸取歷朝歷代的經驗總結而出的。
前面就說過,這朱元璋因為打天下極為不容易,也心里非常清楚,守天下更難。
所以為了這大明江山能夠千秋萬代,他定下了一套又一套的規則,他認為在這套規則之下,明朝只要好好遵循,基本上不會出現什么太大的問題。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這宦官干政從秦朝就有,那秦朝的太監趙高,甚至能夠在朝堂上指鹿為馬,便能看出他當時的權力有多么的大。
他說是啥就是啥。
而到了后來漢朝,也有太監專權的事情。
甚至這種事發展到了唐朝,更為夸張,唐朝的好幾個皇帝,之所以能當上皇帝,全都是因為太監給扶持上去的。
可以說是權傾朝野,連皇帝是誰當都是由太監說了算。
由此可見,這太監若是權力大了,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危害極大。
所以朱元璋規定,宮里的太監,只能侍奉宮里的主子,別說是讀書識字有文化,參與朝政了。那就是平時話都不能多說一句。
跟在朱元璋身邊的太監,每天伺候朱元璋,一天到晚幾乎嘴都沒開過,只是聽朱元璋吩咐就是了,根本不敢吱聲。
況且那太監也是大字不識,一個半點墨水沒有。
本來,從根本上和制度上,就斷絕了太監有可能會干預朝政的這么一個可能。
在朱元璋看來,只要規定太監不能干政,再加上不準太監讀書識字有文化,那么太監就很難成事。
可他萬萬沒想到啊,朱瞻基這家伙閑下來斗蛐蛐也就罷了。
倒也能忍,頂多算他個玩物喪志。
可他居然還敢教太監讀書識字兒。
這不就是壞了老朱家祖傳下來的規矩了嗎?
這是根本沒把朱元璋定的規矩,和所有的擔憂放在心上啊。
朱元璋的臉都已經紅溫了,他默默的放下了鞋子,緩緩的將鞋子穿上。
看到這一幕的朱瞻基,還以為這太爺爺怕是舍不得打自已了。
可是他想多了,因為下一刻,朱元璋直接抄起了旁邊一根粗壯的棍子,照著朱瞻基就砸了過來。
口里罵罵咧咧的說著:
“咱打死你個畜生啊。”
朱瞻基人都傻了,扭頭就跑了。
朱元璋那是真氣的不行,追上去就打,這朱瞻基體弱多病又胖,哪兒跑得過現在的朱元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