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一定會被自已說服,然后幫自已。
盡管崇禎皇帝是個亡國之君,能力不咋行,可朱允炆現在也不能挑三揀四的,要求這么多了。
要是有人愿意站出來幫他,就已經很不錯了。
于是,朱允炆就打算好好做一做朱由檢的思想工作。
而朱由檢卻說:
“所以,我本不該有太大的心理負擔才對呀,現在歷史被改變了,燕王老祖可能做不了皇帝。
那我們這燕王這一支,也就不會再繼承皇位。按照現在的歷史來發展的話,我們這一支當不了皇帝,我也就當不了皇帝。
我當不了皇帝,我就不會成為末代皇帝,我就不會成為亡國之君。
好好好,太好了,所以歷史被改變了,現在的大明,不會葬送在我的手上,我完全不用背負那么大的心理壓力了。
我不是現在大明的亡國之君,這是好事兒呀。我這么一想,一下子就不那么難受了呀。
不行,我得趕緊把這個理論告訴大家。我以后都做不了皇帝了,誰也不準再說我是亡國之君。”
說著,朱由檢著急忙慌的,也不顧身上的傷,也不顧身上的痛,就開始去給朱棣、朱見深這些人說這個事兒。
朱允炆:“??????”
他是茫然的留在原地,有些懵逼。
這不對呀,這和他想象中的不一樣啊?
他以為朱由檢是反應過來,這一支當不了皇帝而著急了。
卻萬萬沒有想到朱由檢,和其他這個皇帝一樣,都意識到不能當皇帝之后,特別的開心。
其實這就是個兩極分化的問題,要是真想當皇帝,那肯定有些惋惜。
可若是心理壓力太大,不想當那個亡國之君,那他們這一脈做不了皇帝,對于崇禎皇帝朱由檢來講,絕對是天大的好事啊。
就不用背負亡國之君的名聲了呀。
要真如朱允炆所說,朱由檢在面對亡國的局面,把之前做的那些錯誤決定給改一改,慎重的去當做正確的方法來處理,那也很難的好不好?
畢竟他實力擺在這里啊,你避免了一個錯誤答案,不能保證你就能夠選對一個正確答案呀。
說不定你還會選擇另一個錯的答案呢。
這個東西不是說你避開了一個錯誤答案,你就能夠做正確的事,主要還是看能力。
崇禎帝現在已經知道自已的能力了,他可不想再面臨一把亡國的局面。
就算給他一個機會讓他面臨,他也絕對沒自信能夠做得更好。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當皇帝,不要再面臨這樣的一個局面。
而現在這個世界改變了歷史,他不就不用面對這樣的局面了嗎?
所以,朱允炆的想法,再一次泡湯。
他有些憤怒,看著朱由檢離開的背影說了句:
“爛泥扶不上墻。”
這把一旁的中年朱高熾給整笑了,來了句:
“你不是爛泥?你扶得上墻。”
朱允炆本來想生氣,結果臉色一變,又看著中年朱高熾說:
“難道你不想當皇帝嗎?”
朱高熾臉色一變,起身就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