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的官員們也都覺得這事兒真新鮮,畢竟誰不知道他朱允炆,那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家伙。
跟著他朱允炆混,若是能成事兒的話,那母豬都能上樹了。
這在場的許多官員們親自總結出來的經驗,親自見證過的事情,沒想到那兩個辮子皇帝,竟然如此無知。
對此事絲毫沒有察覺到嚴重性。
現在好了,被朱允炆坑了。
好不容易逃出皇宮,居然傻乎乎的往建州跑去,還想著找到自已的族人,還想著提前建立大清,還想著提前把明朝給搞垮了。
要說歷史上這大清根本就是撿了個便宜。
這努爾哈赤時期,那所謂的金國,就只能在關外瞎轉悠。
雖然野心很大,想要吞掉大明,可是死活就是入不了關。
那時候的大明雖說風雨飄搖,可軍隊的戰斗力擺在那兒,要是軍餉充足的情況下,就憑這些個鞭子想要靠實力入關攻打明朝?那簡直就是做夢,絕對的異想天開。
事實證明,自努爾哈赤到皇太極,這兩個非常有作為的,能力很強的,都沒能夠成功的打入關內,沒有能夠真正的動搖大明。
大明之所以會滅亡,完全是因為內部原因,主要是缺錢,發不出軍餉。
后來被起義造反的李自成所攻破北京,造成了亡國的局面。
而清軍之所以能夠成功入關,完全是因為當時鎮守遼東的總兵吳三桂,在面對李自成和清軍雙方給的壓力的同時,最終選擇了幫助清兵。
這個叛徒,打開了山海關,放清軍入關,聯合當時的清兵一起才把李自成打敗,讓清軍撿了個大大的便宜。
若非如此,就那山海關,清軍根本就入不了。
所以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
就算是明末風雨飄搖國力不強,國庫空虛,發不起軍餉的情況下,清軍想要靠他們的武力,真正的拿下大明,那也是難如登天。
更何況現如今的大明,這么多的將領,這么多的兵,這么強大的實力和越發富有的國庫。
這兩個辮子皇帝真要是回到了建州,在他們族人還有一些幸存者的情況下,將他們組建起來攻打大明,用以卵擊石來形容他們,都有點夸他們的成分了。
偏偏這兩人在朱允炆的一段忽悠之下,還真就有這個想法,還真就跑到建州去了。
朱允熥讓錦衣衛去建州抓這兩個辮子皇帝的時候,都還有點擔憂。
擔心這兩個辮子皇帝腦子正常點,不往建州跑,直接跑到一個誰也找不到的地方躲起來安穩過日子,那就完蛋了。
這天下之大,要找個人他就不好找了,可這兩個人真是被朱允炆這倒霉體質給影響了。
居然天真的跑到建州去,那地方別說人了,鳥都見不到幾只了,要去那里找他們完全是一找一個準兒。
現在落得如此局面,當真怪不得別人,只能怪朱允炆。
那兩辮子皇帝也很無奈呀,不知道為什么當時朱允炆說的時候,還真覺得有點道理。
可能是智商這一塊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朱允炆在一起玩兒,總是會影響智商的。
讓他們做出了如此不明智的選擇,也當真可惜。
此刻他們均是一言不發,沉默以對。
朱標倒是不著急處置這兩個辮子皇帝,而是先看了眼朱允炆。
說實話,朱允炆現在之所以還活著,一半的原因是因為他畢竟是老朱家的子孫,身上流著老朱家的血脈。
不管是朱元璋,朱初一、朱五四、馬皇后這些,其實心里再討厭朱允炆,也還是不想看到他死。
所以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選擇留他一條命。
況且朱允炆現在也確實挺慘的,算是對他活著的一種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