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稅會被百姓罵,天下更亂了。
讓百官絹,那不是要他們的命?
可這些都是正當的手段,是正當的手段,百姓們就可以抵抗不交稅,同時還要罵皇帝。
官員們也都哭窮,說自已兩袖清風沒有錢。
諸如那國丈一般,捐也只捐一點點。
皇帝也拿他們沒辦法。
因為皇帝他不能夠像那些叛軍一樣,去強行問別人要,不能強行去收。
那些叛軍可不管這么多,他們的錢來源可不是正途。
他們燒殺搶掠,無所不用其極。
一路上,攻破一座城池,就能從城池里那些個富人、鄉紳、士族、甚至普通百姓的家中搜刮無數的錢財。
然后用作他們軍隊的開銷,可皇帝這邊要用正當的方式,卻很難把錢弄來,這就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反差。
皇帝這邊要站在道德仁義的角度,那弄不到錢。要征稅、募捐,你都會罵朝廷。
叛軍這邊不講規矩,胡作非為,拿了你的錢還殺了你,你能如何?留你一條命你還得跪著說謝謝!
所以,叛軍越發的富有,軍隊就越來越強。
可京城里的這些達官顯貴們文武百官們,就沒有想過有句話叫做: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他們之所以能夠做文武百官,之所以能夠當上皇親國戚,之所以能夠貪污受賄富甲一方,那是因為大明還在。
可如今大明要亡了,他們如果上下一心,拿出他們貪污的一半出來,那也絕對夠大明養更多的軍隊解決問題。
可他們偏偏不愿意,手中握著幾十萬兩銀子,卻只拿出幾千兩上萬兩。
對于當時的大明國庫來說可謂是杯水車薪。
而結局也不出意外,大明亡了。
崇禎皇帝自殺了。
死前喊著文官都該殺。
而也如他所愿,李自成的軍隊打入京城之后,殺了很多官,也殺了很多皇親國戚。
那些官員們還在想著,他們是否可以像曾經隋唐以前的世家大族一樣。
想著王朝更替,他們這些世家貴族們,大不了跟著新的朝代繼續混日子,依舊是貴族,依舊是世家,依舊是官員集團。
可李自成就不跟他講這些呀,就問他們要錢。
不給錢那就是死。
那位國丈爺,就算自已的女婿皇帝沒了,可自已還是坐擁幾十萬兩銀子。
當李自成將他綁了,把他一家都殺了,還狠狠的打他,讓他把所有家產全部吐出來那一刻,他應該是后悔了。
最終還是落了個死了的下場。
這就是典型的拎不清。
但凡是他當初多捐些銀子,幫助當時的崇禎和軍隊度過當時的困境,也不至于讓自已的女婿丟了皇位,失去了自已的國丈的身份。
現在好了,什么都沒了。
而那些個文武官人們,大多也都是如此,皇親國戚們也就不用說了,下場基本差不多。
這是當時京城里皇親國戚,和文武官員們的局面。
而等到清軍入關,那些在地方上強取豪奪,不愿繳稅,在地方上貪污受賄的官員、鄉紳、地主們,在面對清朝的時候,以為清朝也像明朝一樣,不會對他們下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