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在聽到高盧國投降的消息時,整個人都麻了。
還沒開始打呢,甚至大明的命令估計才剛剛傳到高盧國,以及才剛剛傳到正在海外航行的馬三保的船隊之中。
絕對還來不及開戰。
然后這投降的消息就已經傳回大明了?
這投降的也太快了吧?
這不得不讓朱允熥懷疑,打仗必投降這件事情,是高盧國刻在骨子里的基因。
以至于在后來,也將這樣的傳統持續的進行下去,讓人頗為無語。
難怪系統會給一個收服高盧國這樣的任務,這真要是硬打的話,怎么說也得要個一兩個月的時間才能把高盧國拿下,才能夠收服高盧國。
而如今高盧國這么快就投降了,那意義就不一樣了。
已經投降了,收服他們,幾乎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而另一邊高盧國高盧國的國王,在得知大明要下令打他們的時候,還曾猖狂大笑,說大明在癡人說夢。
心想當初的成吉思汗,都不一定能打這么遠。
大明雖然強,可也沒必要為了他這么遠的一個國家,一路上大動干戈吧?
結果笑著笑著,就聽到回來的使臣說,大明準備讓正在航海的船隊收拾他們。
頓時這國王就笑不出來了。
大明雖然遠在萬里之外,可那大明派出來的船隊卻正在與海上各國進行商貿。
而且在尋找一些糧食種子之類的,準備帶回大明。
這要是把命令傳給了大明的船隊,大明的船隊回過頭來,不反手就將高盧國給滅了?
那高盧國的國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之后,也是有些慌了,立馬就笑不出來了。
在經過短暫的戰略思考之后,他做出了一個非常厲害的決定。
那就是:在被打敗之前,趕緊投降。
為此,高盧國國王還非得說出了一套自已的理論:
“沒有人能在我們投降之前,打入到我們的王城之中。只要他們沒有打入到我們的王城之中,我們就不算是被打敗的。那就是主動的歸順,那就不可恥。”
這套理論也可以解釋為:只要投降速度快,就沒有人能真正意義上打贏我們。
這玩意兒還被他說的很高傲,很得瑟。
知道的,說他還沒打就投降了,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他把人家打投降了。
總之在高盧國國王看來,不是被人家按在地上打服的,那都不算事兒。
自已認輸的,自已投降的,不丟人,關鍵是結果都一樣,反正都要投降,而他提前投降還少挨了一頓打,這他媽不是賺了嗎?
純純占便宜了呀。
少走多少彎路?
嘿,小子,你還沒打我們,我們就投降了,氣不氣?能把我們怎么樣啊?
典型的就這副德性。
而另一邊大明,朝堂之上,馬皇帝看著手上的奏折,也是頗有些哭笑不得。
合上奏折之后,看向下方的文武百官們問:
“各位愛卿,以為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