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陳斌說出這話,那就代表他又有其他不一樣的想法。
放下手里的茶杯,沈靜很是認真的看向陳斌,只聽陳斌緩緩開口道:“其實與其說無人駕駛,倒不如說新型5g技術,沒有5g,單靠現在的4g很難實現無人駕駛這一項目。
但是從長遠來說,5g肯定是可以實現,并且距離我們也許不會很遠,但對于真正用在商業用途上的無人技術,我覺得不是那么好去實現的。
我們的國情靜姐你也很清楚,既是人口大省,也是發展國家之一,如果在現在的情況之下推出無人技術,那么很多老一輩的人,他們又該如何?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我父母如果不是因為我們家的情況出現變化,其實從現實來說,父母恐怕也不會有其他大的變化,該務工務工,該種地種地。
對于沒有技術含量的工種,其實很容易被人替代。
但是拿無人技術來說,他搶的是這些普通人的飯碗,你比如無人送貨車、無人出租車、網約車,無人外賣運輸,這些都可以運用。
但是普通人該如何?
確實,從資本的角度來說,這樣最省人工,但是從社會責任來說,這不現實,而且,有些錢可以賺,有些錢如果是在這種背景下,我其實不太想賺。”
聽完陳斌的話,沈靜苦笑了一下,她總算知道為什么上面的人會喜歡陳斌了,不是陳斌會賺錢,不是陳斌年輕,而是他是真的去為普通人做事了。
從崗位、從待遇,再到未來,陳斌沒有去一味的只顧著利潤、市場以及規模,他考慮的事情從不簡單,甚至非常長遠,遠到未來十幾二十年。
無人駕駛?這技術難么?
確實很難,因為華夏的路況是非常難以確定的,人多、車多,意外情況也多。
甚至各種建筑阻礙信號都是有可能的,但是陳斌不單單相信未來一定有這個技術的實現,甚至都已經在琢磨未來如何降低普通人的影響了。
“科技可以更有意思和意義,比如,無人駕駛的消防車、消防機器人,他們完全可以替代一些人工去危險地帶,即便是直接報損,也比生命出現意外來的要能接受。
每個人都是一個家庭的支柱,現在的消防員大多數都是20-30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有的可能連后代都沒有,這種情況下,讓他滿去送命?
而且我們國內確實存在人口繁多的情況,但是這種技術,我們不是不去研發,而是研發出來可以投入海外,只要能控制的了中樞系統,那么久完全可以協助海外機構來使用。
但是對于國內,我們并不準備全面替代。
不過對于一些特殊崗位,比如幾個工廠的流水線,我們會使用agv機器人,其實說起來,這就是最基礎的無人駕駛的東西。
只不過他是在園區內,沒有重大交通安全問題。
另外,我們極光汽車的生產線上,也規劃使用無人技術,包含激光掃描、智能算法機器人等,我的規劃中,他們能夠減少人工的干預,讓質量由機器人的嚴格參數來把關。”
陳斌的規劃不是不要人工,而是減少人工,特別是在大型產業上,人工是必須要有,但是智能化設備也是必須要有的,因為你想要突破質量關卡,機器的檢驗比人工要更為精準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