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丫很自覺地將幾個背簍重疊背起,又拿起一只空籮兜,牽著宋元,告別來娣等小伙伴。
在收拾東西準備回家這期間,村長、趙家先后去交糧,大丫發現踢斛的差役對他們兩家也非常和善,兩家的谷子并沒有堆得特別尖。
第二日,來娣告訴她,相比前面其他村,杏花村人家交的糧,溢出來的少很多。
她爹娘說,這都是看在大丫四爺爺的面子上。
大丫突然明白,村長為何要把宋家排在最前面,這是以四爺爺的名頭,為全村人謀福利。
“你四爺爺真厲害,他長什么樣?是不是像戲文里描述的將軍那樣?”小香忍不住好奇。
大丫搖搖頭,“我也不知道,我沒見過他。”
實際上,李氏他們很少提起這個四爺爺,大丫只知道他在很遠的西南邊疆駐守,娶了附近臨平城里一戶人家的女兒,在那邊安了家。
來娣驚訝:“昨晚你奶奶他們沒說嗎?”
小香也道:“昨晚我家也在說你四爺爺,我想可能全村都在談論你四爺爺。”
“不止,昨兒排在我們后面的村子可羨慕壞了,我估計他們昨晚也在討論你四爺爺。”
大丫聳聳肩,“昨兒一離開梧桐村社學,我奶奶就在罵我大爺爺,罵他狡詐奸猾,什么好處都讓他家得了,一直罵到今天早上,我出門時還在罵呢。”
小香疑惑不已:“你家大爺爺那么古板的人,你奶奶怎么會罵他狡猾呢?”
“當年分家鬧得唄。”大丫輕嘆口氣,也有些憤憤不平,“大爺爺仗著是長子,分到大頭,還讓我太奶奶將我四爺爺那份田地也交給他打理。
我四爺爺不是一直沒回來過嘛,這些年田地的收成全是我大爺爺家得了。
而且,他家的田可比我家多多了,昨兒他們家只交了七斛糧,而我家交了六斛,這還是我二叔前幾日去縣里,給差爺們送了黃鱔的結果。”
想想自己家交的秋糧,來娣驚嘆:“哇!那你家大爺爺確實不厚道,有門路怎么也不幫你們家說和說和……”
日子緩緩如流水,很快到了月底。
這期間,在林文軒的幫助下,大丫又識得兩種草藥,白芍與蝦子草,賺了三十文錢。
除去用掉的,她手里有21文私房錢。
裝滿松毛,又在背簍邊緣插滿曬干的木柴,大丫道:“走吧,我們回去。”
來娣點點頭,背起自己的背簍,邊走邊道:“對了,今兒早上我出門時,遇見劉三嬸,她讓我明兒等新人拜過堂后,去新房陪新娘子,還讓我多叫點人,你們也一起去唄。”
杏花村習俗,在入洞房前,為防新娘子無聊,會由小姑子陪著解悶。
王家是外來戶,在村里沒有親戚,他家唯一的女兒小花又被賣了,陪新娘子解悶的人選,劉三嬸干脆請村里的小姑娘以及年輕媳婦一起陪著。
礙于小花被賣身亡,這次王家娶親,女孩們的興奮大打折扣,但念著喜糖、肉、熱鬧,還是不禁生出幾分期待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