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趕緊道:“這是我家丫頭,玉芝在灶房忙活。”
未來公婆前來,談論的又是她的親事,是個女孩都該知羞避開。
何夫人越發滿意,看來這個兒媳婦確實懂禮數。
村民們則更加感慨,何老爺夫婦連徐玉芝面都沒見過,便決心定下她,看來真的很想要識字的兒媳婦。
不少家里有適齡女孩的村民暗自懊惱,早知何老爺夫婦娶兒媳婦的標準是識字,說什么也要把自己女兒送去學堂念兩年書。
可惜,世上難買早知道,此時此刻,村民們也只有羨慕得份兒。
正月初三,走親戚回來的來娣,一大早就來宋家找大丫了解情況。
一見面就連珠帶炮地問:“快說說,到底怎么回事,徐玉芝怎么就與何家的兒子定親了?真的是因為徐玉芝識字嗎?”
看見她,大丫很是驚訝,“你們昨晚摸黑回來的?”
昨日何老爺夫婦離開后,村民們仍不肯散去,在徐家嘮嗑直到天黑才各自歸家,那個時候,來娣一家還未回村。
“不是,我外婆非要留我們過夜,但今兒慧安寺舉行法會,我爹娘又一定要去拜送子娘娘,寅時就把我叫起來趕路。”
來娣外婆家距離杏花村還蠻遠的,大丫默默算了算,寅時出發,按正常速度,這個應該還沒到杏花村。
也就是說,來娣剛回村沒多久。
她頓時感慨,“你這消息也忒靈通了,剛到家吧?”
“是剛到家,還沒進家門,正逢劉三嬸起床做飯,就跟我們說了。”解釋一句,來娣再次催促,“快說說,真的是因為徐玉芝識字?”
大丫點頭:“何老爺與何夫人親口說的。”
得到大丫的證實,來娣心情復雜,又羨慕又嫉妒:“徐玉芝的命也太好了吧,出生就是秀才的女兒,爹死了,還有徐二叔忙里忙外,現在又定了個好人家,比我們好多了,從沒吃過什么苦。”
大丫低嘆口氣,“這世上比她還要命好的人很多,比我們過得還凄慘的也不少。”
來娣想想也是,心里頓時好受許多,比上不足,比下好歹有余,至少有口稀粥、有個屋檐遮風擋雨,比流浪的乞丐好多了。
轉念,她想起趙小翠、二妮她們,八卦道:“小翠姐她們回來,知道那日貨郎是來為何家相看媳婦的,不知道會怎么想。”
“貨郎?什么貨郎?”
“就是小花姐被賣那日,我們回村時不是遇到個貨郎么,那日他就是來打聽徐玉芝的。”
那日大丫的心神都在王小花被賣一事,對其他事情印象不深,她細細回想好一陣,才想起遇見貨郎時的情形。
那貨郎確實一個勁兒夸她們能干,還知道自己爹娘的事兒,當時她覺得尷尬,很快就走了。
難道貨郎當時夸贊她們只是個由頭,想要借此扯到徐玉芝身上去?
將那日的情形反復咀嚼,大丫慢慢回過味來,那貨郎后面談論她的身世,也是有目的的,以此與村長拉近關系,打開村長的話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