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后,宋大姑提出告辭:“娘,我們就走了喲,你保重身體,后面有空我們再來看你。”
李氏一下就發了火,將茶碗重重摔在桌上,“年年都這個德性,大半天才到,吃完飯就走,我這兒是飯館嗎?”
宋大姑嘆了口氣,過去挽著李氏的手,無奈道:“娘,你知道的,我們家里沒有老人,我們一走,家里就沒得人看屋。”
“少得了便宜還賣乖,想要公婆,當初李家來求親,你推脫什么?”宋二姑突然開口,語氣非常不好。
“二妹!”宋大姑一下冷了臉。
李氏也惱了,抬手一掌拍在宋二姑背上:“你渾說什么,孩子們還在呢。”
宋二姑抿著唇不說話,空氣有片刻凝滯。
好一會兒,宋大姑的臉色終于好轉,柔聲對李氏道:“我們村的風氣娘你也知道,小偷小摸多得很,家里又是雞又是豬的,餓兩頓沒什么,就怕被人偷了。”
李氏就道:“也不差這一會兒,真有那膽大的敢偷,讓你二弟去給你撐腰,把那些短命娃兒手腳砍了,看他們以后還敢不敢偷。”
話說到這份上,宋大姑與大姑父只得重新坐下,與李氏等人繼續閑聊。
宋二姑抿著唇,沒有加入他們,大丫非常好奇,很想知道他們剛才說的李家求親是指哪個李家,可惜,大人們均未再提。
申時初,宋大姑與大姑父再次提出告辭,“娘,我們真的得走了,再不走,天黑前趕不回去。”
宋大姑家距離杏花村非常遠,李氏心知確實不能再留,便道:“路上遠,吃點東西墊墊再走。”
宋大姑取出背簍背在背上,連連推辭:“不吃了,不吃了。”
“也不差這一會兒,你們大人熬得住,明娃也熬不住。”
明娃便是宋大姑與大姑父的獨子程家明,他是大丫這一輩里最大的孩子,今年15歲了。
說著,李氏就吩咐楊氏:“快去煮紅糖蛋來,你大姐他們吃了好趕路。”
紅糖蛋是將蛋煮好剝皮,放進兌了紅糖的開水里,聽說這樣吃很補人,是農家招待客人的下午茶。
宋天很機靈,立刻上前將背簍從宋大姑肩上取下,嘴巴還很甜地道:“大姑你就吃了再走嘛,煮紅糖蛋很快,耽誤不了多久。”
見楊氏拿了蛋去灶房,大丫自覺地跟去幫忙燒火,水燒開時,楊氏擺好碗準備往里放紅糖,發現糖不夠,就道:“大丫,去跟你奶奶說聲,紅糖不夠,再拿些。”
家里的大部分吃食都鎖在李氏臥房的柜子里,鑰匙她隨身揣著,需要用時,由她取出來。
大丫添了兩塊柴,將火弄得旺旺的才起身去找李氏。
一出灶房,她就發現宋天宋元和三個表哥都在院子外面,宋元掛在程家明的脖子上,纏著他要‘騎大馬’。
“小弟你下來,程表哥是客人。”大丫喊了聲,腳下不停,向堂屋走去。
剛到門口,她就聽到隱隱的哭聲。
大丫愣住,不由自主凝神細聽,很快辨出哭的是二姑。
只聽她哭訴道:“當初我不愿意,你和爹非逼著我嫁過去,把我往火坑里推,抵了債,你們解脫了,就不管我的死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