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往年舊例,宋二姑會在家里歇一晚上,第二天才回去。
但今年,直到第二日下午,宋二姑也未提及離去,大丫很開心,悄悄去問她:“二姑,奶奶同意你和離了?”
宋二姑一把捂住她的嘴,瞅了眼四周,見沒人留意才放開,囑咐道:“這些話你可不能在外面說,被人知道,會壞了你的名聲。”
“我知道的,在外面不會亂說話。”
得到她的保證,宋二姑放下心來,嘆了口氣道:“和離是不可能的,你奶奶答應我多住幾天,等初五和你二叔他們一塊兒,去給你大姑拜完年再回家。”
大丫就有些急,“那怎么辦?李武后面還會打你嗎?”
“那是你二姑父,你不能喚他大名。”
“他打你,我不認他是我二姑父。”
宋二姑怔了怔,唇邊泛起苦澀,伸手將大丫摟進懷里,長嘆道:“這家里怕是也只有你才會心疼二姑了。”
那蘊含濃烈悲涼的語氣,讓大丫心里悶悶的,她輕輕喚了“二姑”,然后就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好。
想了想,她問道:“你們說的抵債是怎么回事呀?”
宋二姑就拍了拍她的腦袋,“小孩子家,少打聽這些。”
都不愿意說,難道是涉及家里人不好的事情?
大丫猜測著,轉而問起和離的事:“那和離呢,怎么樣才可以和離?”
“這世間女子想要和離太難了,基本不可能。”宋二姑眼里的傷痛絕望更甚,輕輕揉著大丫的發窩。
“你以后找婆家,一定得慎重,千萬不能像二姑一樣,跳進火坑里,就再也爬不出來。”
大丫雖小,對這些事情還是有一些了解的,無論是杏花村還是附近其他村,經常有婆家人打媳婦,前幾年有個嚴重的,險些給自己媳婦打死,娘家人找到里正,也只是訓斥那男人一頓。
思索一陣,她道:“不然,讓二叔去揍李武一頓,給你撐腰,小舅子揍姐夫,旁人也挑不出錯來。”
大丫越想,越覺得這個法子非常可行,女子在婆家受了欺負,都是回娘家找哥哥弟弟撐腰,這是慣例。
也因此,女孩子大多不愿意遠嫁。
宋二姑眼底一暗,唇邊牽起一抹譏諷:“他們不會去的。”
“為什么?”這大丫就不理解了,“昨兒大姑擔心家里雞豬被偷,奶奶都說讓二叔去給她撐腰。”
宋二姑不說話了,大丫知道問不出來,只得作罷。
直到初六給宋大姑拜完年回來,與來娣見面,她的疑惑,才有了答案。
“你二姑父李武是果鄉有名的混混,手下還有幾個小混混,你二叔哪里敢去打他。”
“原來是打不過。”大丫愕然,旋即又道:“可我們老宋家不止我二叔,我大爺爺那邊還有三個叔伯呢。
就算人還不夠,還有姻親們呢,程家大姑父,大爺爺那邊還有四個姑父,還有二嬸他們的娘家哥哥弟弟,鐵了心要給二姑撐腰,也不是沒有人啊。”
“你二姑父可是混混,什么事都做得出來,誰敢跟他硬碰硬?
他這種人吃了虧,一定會把場子找回來,你們家親戚又不能時時刻刻在一塊。”</p>